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分散的股权结构、所有权与经营权的分离使得经理人与股东之间的代理问题一度成为了公司治理的焦点,然而上世纪90年代开始,经济学家逐渐发现控制性股东普遍存在于上市公司之中,股权的集中使企业控制人与企业的联系更加紧密,大股东在制定企业发展战略过程中会更加审慎,企业的经营风险会有所降低。但作为上市企业,大股东可以依靠自己在股权上的优势为自己谋取私人利益,例如,转移公司利润、良性资产等,中小股东的权益因此而受损。已有的研究认为大股东侵占行为与中小股东利益冲突已成为企业治理的重要方面,现如今企业内部的代理问题已不再是管理者与所有者之间的冲突,而是控股股东与外部投资者之间的利益分歧。独立董事是改善企业治理的因子之一,在股权较为集中的民营上市企业中,独立董事被认为是主要的监督者,其肩负着限制大股东权利滥用,维护中小股东利益的重要使命。与企业的所有者、管理者不同的是,独立董事不掌握企业的股份和管理权,其个人所得与企业绩效无关,并领取固定的津贴,因而无法通过物质激励的方式督促与监督其工作成果,但通过声誉的激励和约束可以引导独立董事的行为,以促使其尽责而公正地监督。多数学者认为,声誉作为个人的无形资产,具有信号传递作用,声誉的存在降低了交易费用,是个人对自我价值追求的体现,独立董事出于对声誉的追求和维护会尽责监督,减低大股东侵占行为发生的概率。制度环境是企业经营的基础,已有的文献发现,制度环境与企业治理之间存在正向关系。制度环境的改善不仅有利于提升企业绩效,也有利于规制企业所有者的经营行为,限制大股东对企业其他投资者的利益侵占。与声誉不同的是,制度为显性的契约,处于社会中的所有个体都必须遵守制度的约束。梳理清正式制度与声誉机制之间的关系,有利于更好地加强企业内外部治理水平,提升企业的竞争力。本文主要研究内容即在于独立董事声誉、制度环境在限制大股东侵占行为中的各自作用及相互关系。本文主要包含了三个部分、七个章节的内容,文章的前两个章节说明了研究背景与研究意义、文章的主要内容与结构,并回顾了已有的相关研究的主要内容,为本文的研究奠定了理论基础的同时梳理了现有研究中的可拓展之处,找到全文研究重点与突破口。本文的第三到第六章是实证模型分析,其中第三章构建起实证研究的理论框架,并对研究内容提出合理假设:独立董事声誉、制度环境与大股东的侵占行为呈显著的反比关系。第四章是数据的收集整理与前期处理过程,依研究主要内容,本文选取了 2005至2014十年间292家民营上市企业为样本,手动收集样本数据,依据假设而建立多元回归模型。第五章为实证模型结果的分析,本文使用Stata12.0统计分析软件,得出相关回归分析结果,在依各变量的回归系数分析独立董事声誉、制度环境与侵占行为之间的关系后,最终证实了相关假设。第六章是在根据所得结果基础上做的进一步研究,通过分组回归验证在不同股权集中度情况下独立董事声誉、制度环境对大股东侵占行为的作用效果的变化,同时分析了独立董事声誉与企业绩效间的关系。第七章为研究结论与政策建议。本文主要的研究结论为:1.独立董事声誉与大股东的侵占行为呈负相关关系,具体表现为高声誉的独立董事可限制大股东的侵占行为,在声誉的激励约束下,独立董事会尽责监督,维护企业中小股东的利益。2.制度环境对限制大股东的侵占行为具有正向作用,制度环境越好,市场化水平越高,大股东行为受到来自外部的约束越为有效。3.在限制大股东侵占行为上,独立董事声誉机制与制度环境间为协同作用,不能相互替代,制度环境越好,独立董事声誉越高,大股东侵占行为越.受限。4.在股权集中度高的企业中,高声誉的独立董事对大股东侵占行为的限制作用更为明显,制度环境与侵占行为间的负相关性也越突出。4.独立董事声誉与企业绩效之间为正相关关系,独立董事的声誉越高,其所发挥的咨询与监督作用越为有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