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本文以杜鹃属(Rhododendron L.)植物-杜鹃(Rhododendron simsii Planch.)为研究对象,运用石蜡切片技术和显微观察的方法,对杜鹃属植物的代表种—杜鹃的花芽分化、雌雄蕊发育过程以及中轴胎座的类型进行了比较系统的研究,基本掌握了杜鹃芽发育的基本规律。另外,我们用电子显微镜扫描和光学显微镜观察相结合的方法,分析了杜鹃的花粉表面特征。又用HP6890/5973N型气相色谱-质谱联用仪对齐云山和峰山两地的杜鹃叶的挥发性成分进行了测定和比较分析,研究结果如下:1、本文创新点为发现杜鹃的中轴类型是一种区别于典型中轴胎座的异化中轴类型,并将此种异化的中轴胎座命名为“异化中轴胎座”。值得注意的是:这种由薄壁细胞恢复分裂能力产生新细胞的现象持续时间不长。2、杜鹃受精位置为合点受精,杜鹃的囊胚发育方式为蓼型囊胚。杜鹃的花芽发育顺序主要经历几个时期:花萼原基形成期、花瓣原基形成期,雌蕊原基形成期(或心皮原基形成期)、雄蕊原基形成期、胚珠原基形成期。3、杜鹃枝、叶、花的发生主要来源于周边分生区细胞。杜鹃组成子房的心皮和中轴是由花梗顶端薄壁细胞恢复分裂能力后分裂产生的。杜鹃的枝条呈现多数顶芽退化侧芽代替顶芽生长的现象,这可能是杜鹃习性主要为灌丛型的原因之一。4、杜鹃胚珠的类型为直生胚珠和倒生胚珠共存,其中直生胚珠占大多数,杜鹃胚珠的发生位置和发育过程可以简述为:1)发生位置在异化中轴的“侵入”子房室的分支上;2)发育过程是由异化中轴分支的表皮局部细胞分裂产生突起→突破表皮层,产生胚珠→胚珠继续伸长并在顶端产生细胞分裂、分化区→产生大孢子母细胞。5、杜鹃的花药为蝶形花药,花粉囊壁有5层,绒毡层为腺质绒毡层;杜鹃的花药断裂处可能有两处:一处是两个花粉囊之间连接处的花粉囊壁;另一处是两个花粉囊上部药隔周围的花粉囊壁。杜鹃的花粉为复合花粉,呈正四面体排列,上面有3沟孔,花粉壁上有纹饰。6、峰山地区杜鹃和齐云山地区杜鹃叶成分差异主要表现在酯类和烯类上,峰山地区杜鹃叶中酯类成分含量高于齐云山11.14%;齐云山地区杜鹃在烯类物质含量上高于峰山3.15%,种类上比峰山多7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