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中田河流域是天目湖水库的水源涵养区的一部分,而天目湖是江苏省溧阳市60万人的饮用水源地,目前流域内农业非点源污染较为突出。本文从流域非点源污染的现状调查出发,应用AnnAGNPS模型量化流域的非点源污染输出负荷,分析流域内非点源污染输出强度的空间分布及时间变化规律,并针对性的提出应对措施,对进一步研究该区域的非点源污染、水质恶化的污染源控制以及保障饮用水源地的饮用水安全有重要的借鉴和参考作用,为政府的非点源污染防治规划提供重要的决策支持数据,因此,对中田河流域农业非点源污染的模拟研究,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和理论价值。本研究以中田河流域为研究区,以1:5万地形图和2009年航拍影像目视解译等为基础数据源,在实地调查、全面收集流域的水质、气象、植被、土壤、地质地貌等资料和数据的基础上,建立AnnAGNPS模型数据库,分析模型的主要参数的敏感性,并对模型输出结果校正后,得出以下主要研究结果:(1)通过建立中田河流域的非点源污染模型AnnAGNPS的数据库,并对模型参数进行了敏感性分析,校正模型输出结果,表明AnnAGNPS模型适宜于中田河流域非点源污染负荷的研究。通过AnnAGNPS模型对中田河流域的模拟,模拟结果表明:2006年至2010年中田河流域模型模拟年均径流深为358.15mm,输出泥沙总量为19805.4t,年均输出总氮为26.61t,总磷为5.13t。年均泥沙输出强度414t/km2·a,年均总氮输出556.7kg/km2·a,年均输出总磷强度10.7kg/km2·a。(2)氮磷营养盐和泥沙的空间分异特征明显,且分布较为相似。氮磷污染输出较为严重的地区主要集中在中下游地形平坦的农耕地地区;河流下游的土壤类型为淀砂土且坡度较小的衣耕地泥沙输出较为强烈,河流中游西岸的土壤类型为淀砂土且坡度较大的林地地区泥沙输出较为强烈,河流上游的土壤类型为粗骨土且坡度较大的林地地区泥沙输出水平一般,河流中游东岸和河流下游西岸的土壤类型为黄沙土的地区泥沙输出水平较弱。(3)非点源污染负荷输出的时间变化特征较为规律。在同一年内不同月份或不同季节的泥沙和氮磷营养盐输出负荷相差悬殊,夏季和秋季是氮磷营养盐输出的主要季节,氮输出分别占全年输出负荷的59.64%和18.28%,总磷输出分别占全年输出负荷的63.84%和18.06%。降水较为集中的5-9月份的污染输出负荷较大。降雨是非点源污染直接动力,与泥沙和氮磷营养盐相比,径流量模拟值与降雨量的随时间变化趋势较为一致,各污染物输出年内出现峰值的月份与降雨量峰值月份保持一致。(4)针对中田河流域的非点源污染的时空分布特点情况,提出了非点源污染防治中的对策和措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