汶川地震地基基础震害调查研究

来源 :同济大学土木工程学院 同济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nickyhuang00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本文通过对汶川地震灾区房屋、公路、桥梁、隧道、库坝、堤防等建(构)筑物的宏观震害现象调查,结合震区地质条件分析,开展了基于结构、地质条件的地基基础地震破坏形式的分类;分别以都江堰地区地基液化和绵竹市水库震害现象为例,分析了都江堰地区地基液化的形成机制及其影响因素,比较了软弱土地基与岩石地基地震反应的差异,并进一步分析了影响软土震陷的因素。 本文共分4个部分。第一部分对论文的研究意义、现状及内容进行了阐述;第二部分介绍了汶川地震震害的宏观现象,并分析了房屋建筑与库坝破坏的基本规律;第三部分分析了汶川地震中地基基础的震害现象,着重研究了液化地基和软弱土地基影响下的震害现象;第四部分通过实例分析,探讨了液化地基与软土地基的相关特性。具体的研究内容如下: 1.通过现场调查以及资料搜集,了解灾区的地质构造、地震动特征以及常见震害现象,并分析了房屋建筑与库坝工程的震害规律。 2.分析总结了软土地基、液化地基、断层附近地基的破坏机制,并概括了本次地震中基础破坏的一般形式及形成机理; 3.探讨了都江堰地区地震液化形成机制及相应的抗液化措施,提出了区域的场地基础设计方案;以绵竹市库坝为例,比较了软土地基与岩石地基的破坏特征,并分析了影响软土震陷的相关因素。 本文的创新点在于:针对研究对象,综合利用现场调查、文献搜集、实例分析等手段对汶川地震中地基基础震害进行了系统研究,有很强的工程实用价值,对今后的地基基础震害研究具有参考价值。
其他文献
在系统研究新景煤矿褶皱发育特征及组合规律的基础上,阐明了褶皱形成与演化过程;基于井下观测、钻孔编录及测井解译,分析了构造煤发育特征,探讨了褶皱对构造煤发育的控制作用
西藏仁布县念扎金矿区及外围已发现了大量金矿床(点),成矿地质条件优越,矿产资源潜力较大。本次研究利用GeoEye-1、高分一号和Aster等多源遥感数据,以念扎金矿区为典型遥感研究区,
磁流变缓冲器是利用磁流变液的流变特性而开发的一种新型缓冲装置,在航空航天领域具有一定的应用前景。结合月球面探测器对缓冲器高可靠性的要求及磁流变液缓冲器结构设计的
茂县茶山村滑坡总体积约900万方,属大型滑坡堆积体;滑坡区坡面为凹形坡。滑坡中后部岩土体结构较松散,滑坡中前部土体较密实,滑坡受“5.12”地震及降雨的影响,滑坡表现出中后部变
新一代信息技术正在突飞猛进的发展,我国制造业信息化道路也越走越宽,我国的传统制造在信息化的带领下正发生着潜移默化的改变。服务制造、智能制造的趋势已经影响到越来越多的
纳—微米黄铁矿晶须,是黄铁矿矿物在介观尺度结晶生长的具体表现,对其进行研究,不仪可了解纳—微米矿物的聚集机理、介观尺度矿物结晶生长行为、纳米物质在一定物理、化学条件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