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本文通过对汶川地震灾区房屋、公路、桥梁、隧道、库坝、堤防等建(构)筑物的宏观震害现象调查,结合震区地质条件分析,开展了基于结构、地质条件的地基基础地震破坏形式的分类;分别以都江堰地区地基液化和绵竹市水库震害现象为例,分析了都江堰地区地基液化的形成机制及其影响因素,比较了软弱土地基与岩石地基地震反应的差异,并进一步分析了影响软土震陷的因素。
本文共分4个部分。第一部分对论文的研究意义、现状及内容进行了阐述;第二部分介绍了汶川地震震害的宏观现象,并分析了房屋建筑与库坝破坏的基本规律;第三部分分析了汶川地震中地基基础的震害现象,着重研究了液化地基和软弱土地基影响下的震害现象;第四部分通过实例分析,探讨了液化地基与软土地基的相关特性。具体的研究内容如下:
1.通过现场调查以及资料搜集,了解灾区的地质构造、地震动特征以及常见震害现象,并分析了房屋建筑与库坝工程的震害规律。
2.分析总结了软土地基、液化地基、断层附近地基的破坏机制,并概括了本次地震中基础破坏的一般形式及形成机理;
3.探讨了都江堰地区地震液化形成机制及相应的抗液化措施,提出了区域的场地基础设计方案;以绵竹市库坝为例,比较了软土地基与岩石地基的破坏特征,并分析了影响软土震陷的相关因素。
本文的创新点在于:针对研究对象,综合利用现场调查、文献搜集、实例分析等手段对汶川地震中地基基础震害进行了系统研究,有很强的工程实用价值,对今后的地基基础震害研究具有参考价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