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背景胰腺癌起病隐匿,预后较差,80%患者在确诊时已经有局部侵犯及血行转移、淋巴转移,因而失去手术机会。虽然胰腺癌化疗的疗效较差,但是化疗仍然是治疗的重要手段之一。在肿瘤化疗的过程中,耐药现象的存在,尤其是获得性耐药,严重阻碍了化疗药物的应用。5-氟尿嘧啶(5-florouracil,5-FU)等抗肿瘤化疗药物因不良反应较大且产生耐药等现象影响了其在临床上应用。因此,抗肿瘤增效减毒剂或替代剂的开发研究就显得尤为重要。高迁移率族蛋白B1(high mobility group protein B1, HMGB1)是一种重要的晚期炎症介质,其丰富表达于未成熟细胞及恶性细胞中,是近年来发现的与神经轴突伸长及肿瘤的生长、浸润、转移密切相关的染色质蛋白,其在消化道间质瘤、前列腺癌、乳腺癌和小细胞肺癌等组织中呈高表达,而且其表达程度与患者的预后及肿瘤的转移呈正相关。胰腺癌早期即可侵犯周围器官及淋巴、血管和神经丛,而且沿神经丛扩散是胰腺癌特有的转移方式。HMGB1在胰腺癌细胞的侵袭、转移过程中作用重要,它能促使细胞外基质的降解,促进胰腺癌的浸润、转移。HMGB1通过与末期糖基化终产物受体(advanced glycation end products, RAGE)的结合,激活了NF-кβ、p38MAKE、JNK、p42/p44MAPK和Rac/Cdc42信号通路,继而引起基质蛋白酶MMP-2和MMP-9的激活,使细胞外基质降解,促进肿瘤浸润和转移。阻断HMGB1-RAGE之间相互作用,可以抑制p44/p42、p38、SAP/JNK MAPK激酶激活,抑制神经胶质瘤的转移,致使肿瘤休眠期延长,减少肿瘤增殖、侵袭及基质金属酶的活力。因此,HMGB1的拮抗剂也许是治疗和预防胰腺癌侵袭转移的潜在治疗药物。目前所知的HMGB1拮抗剂主要有三种:抗HMGB1抗体、A box和丙酮酸乙酯(ethyl pyruvate, EP)。EP是一种稳定的亲脂性丙酮酸衍生物,具有抗炎和免疫调节作用,可抑制BALB/C小鼠巨噬细胞样RAw264.7细胞在内毒素刺激下的HMGB1和TNF-α的释放及胞外信号调节激酶p38和NF-κβ信号途径的激活。本研究以PANC-1/AsPC-1细胞为研究对象,来观察丙酮酸乙酯与5-氟尿嘧啶对胰腺癌细胞的抑制作用,为胰腺癌的预防和治疗提供新的思路。目的观察丙酮酸乙酯与5-氟尿嘧啶单独及联合作用对人胰腺癌PANC-1/AsPC-1细胞增殖和凋亡及对细胞中HMGB1基因表达水平的影响。方法采用MTT法检测EP及5-FU单独及联合作用(EP组,E组;5-FU组,F组;联合组,EF组)对胰腺癌PANC-1/AsPC-1细胞增殖的影响;流式细胞术(flow cytometry, FCM)检测细胞凋亡率;通过实时荧光定量PCR(Real time PCR, RT-PCR)检测各用药组胰腺癌细胞PANC-1/AsPC- 1中HMGB1mRNA的表达。结果与阴性对照组相比较,各用药组均能提高胰腺癌细胞抑制率(P<0.05),且EF组的胰腺癌细胞抑制率,比E组高(P<0.05);E0.5225F10、E1.0450F20、E2.0900F40、E3.1350F80组的胰腺癌细胞抑制率均比相应E组高(P<0.05);且E0.5225、E1.0450、E2.0900、E3.1350组的细胞抑制率均比相应F组高(P<0.05)。EF组的胰腺癌细胞凋亡率均比E组高(P<0.05);且E组的细胞凋亡率均比相应的F组的细胞凋亡率高(P<0.05=。E3.1350F80、E4.1800F160组比相应E组的胰腺癌细胞HMGB1基因表达水平高(P<0.05);且E3.1350、E4.1800组均比相应F组的胰腺癌细胞HMGB1基因表达水平高(P<0.05)。结论EP可能通过对HMGB1表达的影响,抑制胰腺癌细胞增殖和诱导细胞凋亡,从而起到抗胰腺癌作用,但是其具体机制及在体内的作用有待进一步深入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