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资源配置是经济发展的永恒主题,土地资源的优化配置是社会经济可持续发展的重要保障。目前,我国实行土地“二元”管理体制,即土地分为国家所有和农村集体所有,并适用使用不同的法律。在我国城镇化战略推进中,城乡建设用地资源存在供给严重不足的问题,一方面,大量建设用地存在土地利用结构不合理和利用效率低下的现象;另一方面,我国现行的法律法规对集体建设用地流转进行严格限制,进行再次开发高效利用存在很大困难,这就导致了存量低效的集体建设用地资源尚未进行优化配置利用,宝贵的集体建设用地资源存在浪费现象。改革开发以来,由于土地市场化观念已逐渐深入人心,我国经济较发达地区的农村集体经济组织先行先试,勇于探索创新,集体建设用地使用权流转现象在经济较发达的乡镇逐渐盛行。正因为如此,集体建设用地使用权的流转已成为近几年来学术研究的难点和热点问题。本文通过考察我国集体建设用地流转的历史,深入分析集体建设用地流转的现状和问题,剖析集体建设用地使用权的主要权利构造,找出集体建设用地流转动力机制与意愿因素,总结集体建设用地流转试点成功经验,设计集体建设用地的制度框架和相关配套制度,为集体建设用地使用权及其流转的科学管理提供理论支撑,为国家制定集体建设用地使用权流转制度和政策提供立法建议。本文章节研究内容如下:第1章导论。本章主要介绍论文选题的背景、目的、意义和界定概念,对国内外相关研究现状进行综述,并阐明论文的研究方法、技术路线及各章主要内容。第2章集体建设用地使用权的历史考察与现状检讨。本章主要考察集体建设用地使用权的历史演变和检讨现实中问题。首先全面考察梳理集体建设用地使用权的历史演变,在此基础上对集体建设用地使用权流转的现状和问题进行检讨,最后从宏观上提出集体建设用地使用权流转改革的未来方向。第3章集体建设用地使用权的权利构造。本章主要研究集体建设用地使用权的权利构造,并进行全面系统的分析研究。首先,分析集体建设用地使用权的性质和特点,然后重点通过使用权主体思考(主体类别和成员身份)、客体管理(规划和计划)、内容完善(价格和收益分配)等方面剖析集体建设用地使用权的权利构造,提供集体建设用地使用权流转的法理基础。第4章集体建设用地使用权流转的动力机制与意愿因素。本章主要采取模型实证分析的方法,一方面,通过构建集体建设用地使用权流转动力机制的理论分析框架,将年鉴中各省宏观数据代入模型进行分析,找出集体建设用地使用权流转的主要动力;另一方面,通过构建集体建设用地使用权流转的意愿因素的研究假设和模型,采取实地个体调查的方式,将实地调查的微观数据代入模型进行检测分析,弄清集体建设用地使用权流转的意愿因素及其影响程度,为后续的制度设计提供了实证分析依据。第5章集体建设用地使用权流转的实践探索。本章分析集体建设用地使用权流转的理论依据、法律依据和现实基础,并全面总结各地集体建设用地流转地方规章、主要做法及其主要经验,并重点分析广州市“城中村”改造在集体建设用地使用权流转中的政策创新,为后续集体建设用地使用权流转的制度创新提供实践经验与可行性支撑。第6章集体建设用地使用权流转的制度设计。本章首先提出了集体建设用地使用权流转制度设计的总体要求,指出集体建设用地使用权流转的范围和条件,重点论述集体建设用地使用权流转一级市场和二级市场的程序保障,并侧重分析了集体建设用地使用权流转的收益分配和使用,最后提出了完善配套制度的相关要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