皖北黄牛种群随机扩增多态性DNA研究

来源 :安徽农业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quintentwc93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选取10条随机引物对皖北黄牛进行随机扩增多态DNA(RAPD)分析,并根据带纹相似率作了亲缘关系聚类。实验共采集31头皖北黄牛的耳组织样,采用高盐与氯仿结合的快速抽提法提取基因组DNA,结果从0.02~0.05g的组织样中提取量多数达到150~300μg。建立了RAPD-PCR的反应体系,10条RAPD引物筛选到4条随机引物可以得到稳定的扩增产物,其中仅有1条引物的扩增产物表现为单态,3条引物的扩增产物具有多态性。利用能够产生多态性的引物对样本群体进行RAPD和类平均聚类分析,共得到清晰的带纹382条、扩增片段有19种,平均每个引物每一个体扩增带纹4.04条,所获得的标记数为4~7个,标记分子大小范围为0.25~2.00 kb,各条带出现的比例为0.1613~1.000;其中,引物S431、S425和S40分别得到9、6和4种扩增带纹以及5、4和3种多态标记带,共有200条为多态带纹,多态性扩增片段的百分比为52.36%。据此计算了3个多态性引物对于每两个个体之间的带纹相似率、平均带纹相似率(0.69、0.67和0.87,总平均0.75)、带纹的平均等位基因频率(0.47、0.50和0.74,总平均0.57)、平均带纹杂合度(0.68、0.63和0.36,总平均为0.55)及遗传多样性指数(0.9875、0.6427和0.1925);根据31个个体间的平均带纹相似率而作的聚类分析显示,两两个体间的遗传距离范围为1.97~14.5。结果表明:1. 在秦川牛、云南和贵州的黄牛品种中10条多态性随机引物已被文献证明是可靠的,在皖北黄牛的RAPD-PCR中却只有4条引物能够完全扩增出产物,其中引物S1043扩增产物属于单态,说明皖北黄牛与这三个品种之间存在较大的遗传差异。2. 从BSR、q、H和Shannon遗传多样性指数上来看,在3条多态性引物中S431反映的遗传变异信息最大,产物的带纹最多,多态性较好;S40反映的遗传变异信息最小。BSR、q、H及H0的平均值分别为0.75、0.57、0.55和0.61,说明RAPD产物在整体上反映样本个体间基因杂合度较高,群体内具有一定的遗传变异。3. 亲缘关系的聚类结果表明,个体间的带纹相似率参差不齐,但除个别个体外,各个体间的距离都很近。大部分个体遗传距离均在3.5~5.5之间,也显示该样本群体的遗传距离在一定的范围内分布较为均匀。此外,本文还就RAPD技术在家畜遗传育种中的应用和目前肉牛QTL定位及基因组的研究现状,探讨了RAPD在未来中国黄牛育种和保种中的应用前景。
其他文献
本试验以丝羽乌骨鸡为材料,在鸡1号染色体和Z染色体上分别选取15对和5对微卫星标记,应用多重PCR技术进行扩增后,产物在:ABI3100-Avant遗传分析仪上全自动检测。采用Cervus2.0分析
试验研究了四种不同抗热应激添加剂及中草药添加剂在不同添加水平下缓减荷斯坦泌乳牛的热应激效果.试验测定了热应激状况下泌乳牛的生产性能、干物质摄入量、生化指标、奶成
本文即是通过立足于《“健康中国2030”规划纲要》的颁布实施,根据其内容的阅读和理解,并基于目前小学体育的现状出发,认真了解和探究《“健康中国2030”规划纲要》对当前小
BEVS 是当前基因工程领域开发利用的四大表达系统之一,其中rBmNPV-Bm 表达系统在我国有着更大的发展优势,但在实用化方面还存在一些有待解决的问题:首先,利用该表达系统生产
蜂胶是西方蜜蜂采集植物树脂,并混入蜂蜡和其它分泌物经加工咀嚼而成的一种粘稠物质,有令人愉快的芳香气味.随来源和采集时间的不同,其颜色由黄绿色到深棕色.蜂胶具有广泛的
随着我国经济的发展和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草坪已成为城市园林绿化以及体育事业发展中重要的组成部分。但是,随着我国城市绿地面积的增加,绿化灌溉用水与城市供水之间的矛盾
2003年在兰州大学草地农业科技学院庆阳黄土高原实验站,以传统耕作(T)为对照,对3个水土保持耕作:传统耕作+秸秆覆盖(TS)、免耕(NT)和免耕+秸秆覆盖(NTS)实施三年后,春玉米-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