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在世界经济全球化、金融一体化的推动下,全球各国之间的经济和政治互动交流更加频繁,众多企业对外贸易和对外直接投资额迅速增长,这就对商业银行跨境服务的能力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中国对外资银行进入我国金融市场放松了限制,使得本土银行面临更大的竞争压力。互联网金融和非银行业金融机构的异军突起,使得我国银行的获利空间缩小。再者,银行国际化相关文献主要研究了我国银行国际化或对外直接投资的区位选择及影响因素、外资银行的进入对中资银行的影响及我国银行跨国并购对银行绩效的影响,针对不同进入模式和国际化程度对我国银行绩效的影响研究较少,因此本文选择两种不同进入模式和国际化程度对银行的绩效影响进行实证研究具有重要的实践和理论意义。本文选取了我国中资银行中八家已从事国际化发展的银行作为样本,对银行绩效和对绩效有影响的国际化因素进行探究。首先对相关概念进行界定和相关研究进行综述。其次通过现状研究发现以中国银行为代表的我国银行业跨国经营已经有了一定的成绩。银行总体的海外机构布局涵盖了六大洲包含了40多个国家和地区,但是国际化程度水平与发达国家存在差距,有待进一步提高。再者在相关理论研究和现状分析的基础上提出关于国际化进入模式与国际化程度对银行绩效影响的四个假设,并通过实证分析对假设进行验证,最后发现四个假设全部通过检验。也就是说跨国新建投资模式对我国银行绩效产生正向影响,而跨国并购则是负向影响,且跨国新建投资对绩效的提高效果优于跨国并购,国际化程度与银行绩效的关系呈U型曲线关系。最后对本文研究进行总结得出结论,提出相关建议,指出研究中的不足与展望。为提高我国银行国际化行为对银行总体绩效的积极影响,应从几个方面来入手。首先,我国银行应把握住政策机遇与多个国家进行更多的金融合作。对自身发展实力、经营目标和经营环境进行全面分析,积极采取不同模式在海外建立分支机构,提高国际化程度,从而提高银行的总体绩效。其次,在国际化过程中应注重跨国经营实践经验的积累和相关知识的学习,并且应重视所积累的相关经验和技术的消化吸收的速度,使其对银行绩效的提高作用能得到充分发挥。同时还应提高银行建立境外机构后的相关文化、资源、人力等方面的整合能力,降低整合成本和提高整合效率,缩短整合与银行获益之间的周期,从而提高银行绩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