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70年来,我国高等教育历经曲折,高校作为高等教育实施的重要机构,发展过程也颇为坎坷,高校自主权几经下放、收回,高校与政府之间的矛盾也成为高等教育改革的关键。党的十八大的召开标志着我国进入了一个新的历史时期,“以人为本”、“质量”已然成为社会各系统改革的方向与目标。现代高校本身就是一个复杂的社会组织,它既需要为国家提供优质人才、先进科研成果与技术,也要满足众多利益相关者的需求,还要坚守教书育人的核心使命。但当前,由于受到市场经济、国际压力以及历史传统的多重影响,我国高校出现了诸多问题,如教育质量下滑、学术腐败等,而解决这些问题的途径之一就是构建并有效实施高校问责制。本研究主要采用历史分析法和文献法,对1949年至今我国高校问责制演进历程展开梳理。据此先分析推动高校问责制演进的内外动因,再归纳其演进特点,最后探讨其发展路径。本研究主要包括以下四个部分:第一,对我国高校问责制进行演进研究,运用历史制度主义中的关键节点,寻找出相关重大事件和重要政策,将其作为分期标准,分成三个时期、八个阶段,分析得出每个阶段的特点,为接下来的研究提供坚实基础。第二,分析我国高校问责制演进的动因。本研究将动因分为内部动因和外部动因,内部动因首先是高等教育改革的主体力量,即政治、经济、学术力量。这三种力量代表不同利益的人群,也是制度变迁中的执行者,是主要动力。其次是高等教育体制改革,体制改革涉及办学、管理和投资,这三方面的改革不仅是高等教育改革的关键,同时也是制度属性、理念、利益等最好的表现形式。最后是高等教育理念的变迁,分为世界高等教育理念和中国高等教育思想两部分。外部动因是指宏观环境,它包括外部偶然性冲击、经济环境的变化、历史文化的发展以及国际影响。第三,通过对高校问责制演进历程的梳理,从中找出在演进过程中的特点,即政治性、教育性、文化性和时代性,然后再对每个特点进行详细地分析。政治性指高校问责制的演进与政府职能、教育方针、法律与政策和高校领导体制的联系;教育性指高校问责制的构建和发展与高校核心使命以及高等教育本质属性密切相关;文化性是任何时候高等教育都会存在的一个特性,它既蕴含着先进性也蕴含着传统性,高校问责制的演进过程始终具有文化性;时代性意指高校问责制的演进与时代发展是相适应的,随时代的变化而变化。第四,根据我国高校问责制的演进历程、演进动因以及演进特点,分析总结出高校问责制有哪些地方仍需要不断优化和发展,进而提出相应的发展路径,即通过构建问责法律体系、健全问责配套制度、重塑问责文化以及实现问责主体多元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