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感恩是人们受到他人的关怀、帮助、恩惠时,内心产生的一种认可,并对此给予回报的一种意识或行为。学校教育要把“教书”和“育人”结合起来,充分利用各种教学资源去培养和提高学生的感恩和责任意识。特别是初中生处于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形成的关键时期,学校通过感恩教育培养初中生感恩意识,唤醒他们内心的真善美,教会他们学会爱,增强初中生的报恩意识、奉献意识、责任意识,努力培养有德又有才的社会主义建设者,使青少年勇于承担起新时代赋予的责任和历史使命。虽然近几年有部分学校已经逐渐认识到感恩教育的重要性并开始着手进行感恩教育,进行了一些理论研究与实践探索,但由于学校实施感恩教育过程中,教学方法的运用不恰当,教学资源的挖掘不到位,教师专业素养的薄弱等问题,学校感恩教育的实效性依旧不强,还存在很多的不足。由此对初中生感恩教育持续的关注,进一步的探究有很大的必要。本文由四个部分组成:第一部分,对初中生感恩教育调查的目的、调查方法、调查对象的特点及调查的内容进行了概述。第二部分,在对初中生感恩教育的现状调查进行分析的基础上,得出了如下结论:一是初中生感恩意识及行为薄弱;二是初中学校感恩教育的实效性低。第三部分,论述了学校实施感恩教育存在的问题,指出思想品德课学科优势发挥不到位;感恩教育实施形式单一;教师专业素养有限。并从学校家庭的教育,社会背景以及初中生自身因素等几个方面对存在的问题进行了原因分析。第四部分,针对感恩教育存在的问题指出,学校要把“教书”和“育人”结合起来,充分利用各种教学资源进行感恩教育,具体提出了如下对策:一是利用思想品德课进行感恩教育;二是利用其他学科进行感恩教育;三是学校提供良好的感恩环境,以发挥学校教育的主导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