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笔者于2009年参与了云南1:5万骂泥街、牛孔、广丰、作播幅四幅图的区调工作,在云南省墨江县坝溜地区测制了两条二叠纪地层剖面,系统采集了蜓类化石标本,并对坝溜地区二叠纪含蜓地层及蜓化石带进行了比较系统的研究。本文以现代地层学理论作为划分原则,以《云南省岩石地层》的区域岩石地层清理方案作为基础,并结合本次区域地质调查的实际情况,基本确立了研究区二叠纪岩石地层序列,从下至上依次为下密地组、仙人洞组、坝溜组及羊八寨组,除羊八寨组外,其它3个岩石地层富含蜓化石。下密地组与上覆仙人洞组整合接触,岩性分上、下两部分,上部为碎屑岩向碳酸盐的过渡岩性组合,下部为海陆交互相碎屑岩。仙人洞组为一套浅海相碳酸盐沉积,与上覆坝溜组为整合接触,岩性为灰白、深灰色厚层-块状夹薄层灰岩、生物灰岩、灰质白云岩、白云质灰岩等;坝溜组为一套滨浅海相沉积,与上覆羊八寨组未见接触关系,岩性分上下两段,上段为灰黑色硅质海绵骨针岩与粉砂岩、细砂岩、粉砂质泥岩互层,夹少量凝灰岩,下段为深灰、灰白色白云质灰岩、硅质灰岩、生物灰岩与灰黑色粉砂岩、细砂岩、泥岩互层,夹少量硅质岩和凝灰岩。在剖面测制的过程中采集了丰富的化石标本,主要为蜓类、非蜓有孔虫、腕足、珊瑚、苔藓虫及植物化石。在众多化石中,蜓类是最具时代意义的。对采集的蜓类化石进行室内整理鉴定后,共获得15属39种。虽未发现新种,但很多属种都是研究区内首次发现,极大地丰富了本区二叠纪含蜓地层的资料。通过的采集的蜓化石进行综合研究,建立了6个蜓化石带,从下而上分别为:Triticites-Eoparafusulina pusilla组合带;Darvasites sinensis-Rugosofusulina ex gr. paramoderata间隔带;Rugosofusulina ex gr. paramoderata-Pseudofusulina krotowi间隔带;Schwagerina ex gr.cushmani-Pseudofusulina radioflucta组合带;Pseudofusulina radioflucta-Neoschwagerina kwangsiana间隔带;Neoschwagerina kwangsiana延限带。通过化石资料及划分的蜓化石带对地质年代进行了研究,确定了紫松阶、隆林阶、罗甸阶-祥播阶、孤峰阶-冷坞阶的界线。并对石炭-二叠系的界线、中-上二叠统的界线进行了讨论,提高了本区二叠纪含蜓地层的研究精度。另外,本文对蜓类化石代表进行了属种描述,共计10属16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