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波束的现代无线通信技术研究

来源 :东南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saveflv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毫米波和Massive MIMO是下一代移动通信中的关键技术。波长较短的毫米波有利于大规模天线面板的集成,而Massive MIMO可以通过波束赋形提供高方向性波束以补偿毫米波信号的传输损耗,二者融合而成的毫米波Massive MIMO能有效提高系统容量和能量效率。因此,毫米波Massive MIMO成为国内外通信领域研究的热点。当基站端与用户端同时采用波束赋形时,高效的波束管理可以显著提高毫米波Massive MIMO系统性能。本论文主要研究毫米波Massive MIMO系统中的波束管理技术。论文的主要研究工作如下:(1)为降低混合预编码器设计的复杂度,提出一种混合预编码方案。首先,将阵列响应矩阵奇异值分解,使用右酉矩阵中与较大特征值相对应的特征向量抽象模拟预编码矩阵的角度信息。为了进一步提高频谱效率,引入更多与最佳预编码矩阵相关的向量以扩大向量集。然后,利用向量集来生成混合预编码矩阵。最后进行仿真,结果显示所提算法与正交匹配追踪(OMP,Orthogonal Matching Pursuit)算法性能接近,但复杂度更低。(2)为提高波束追踪准确率,提出一种波束训练方案。相比于现有工作中每个发送接收波束对仅训练一次,本文假设训练过程中同一波束对可训练多次。首先,采用马尔可夫随机转移模型来模拟AoA/AoD的变化规律。然后,以成功跟踪概率最大化为原则将训练波束序列设计问题建模为整数非线性规划问题,并采用分支定界算法求解优化问题,进而选出最佳波束对。最后,对算法进行仿真,结果显示,所提算法波束跟踪准确率优于平均分配算法,且在较小AoA/AoD变化条件下优于POMDP算法。(3)为减少波束训练开销,降低多用户波束选择的干扰,提出了一种带外辅助波束选择算法。首先,从6GHz以下频段提取空间信息,协助毫米波频段进行波束选择,节约毫米波频带的资源开销。然后,多个移动端之间利用D2D近距离通信技术交换波束选择信息,以协调移动端之间的波束选择,解决上行链路多用户共波束的干扰问题。最后,进行仿真分析,仿真结果表明带外辅助协调算法性能优于未协调算法。
其他文献
室内可见光通信(VLC)的照明、信息传输以及光功率传输的三重作用使其成为无线携能通信中的重要内容之一。本文以室内可见光通信为背景,结合了物理层安全和能量传输的两个方面,研究了保密容量(SC)和能量收集(HE)之间的权衡问题。另外,针对系统中终端随机分布这一更为实际的场景做了进一步分析,并提出了改进系统安全传输性能的方案。具体可以概括为:一、保密容量和能量收集之间的权衡问题研究:考虑了一个由发射机,
随着无线通信业务需求的日益增长,大规模多输入多输出(MIMO,Multiple Input Multiple Output)技术得到了广泛的关注。在大规模MIMO技术中,基站配备数量众多的天线,同时服务大量用户终端,可有效提高系统频谱效率以及传输可靠性。大规模MIMO无线传输性能与信道估计性能密切相关,本论文主要研究基于信道稀疏表征的大规模MIMO上行信道估计方法。首先,分别研究窄带大规模MIMO
实时多媒体服务在5G通信网络中逐渐成为主要业务,伴随产生的极大数据通信量对无线通信网络造成了巨大压力。而且,当前服务时延标准已无法满足新兴的毫秒级业务要求,成为传统云无线接入网(Cloud Radio Access Network,CRAN)的主要技术瓶颈。针对这些问题,一种改进后的新架构雾无线接入网(Fog Radio Access Network,FRAN)被提出。FRAN最主要的特点在于边缘
基于波束的通信和毫米波传输是NR的关键技术。毫米波通信存在严重的路径损耗问题,采用大型天线阵列及波束对准等技术有助于改善链路质量。本文对毫米波传输的天线阵列配置、波束选择及波束训练等问题进行了研究,主要的研究内容如下:(1)基于均匀平面天线阵列的系统平均可达和速率的研究。研究了均匀矩形平面阵列(Uniform Rectangular Planar Array,URPA)的天线结构,分析了其方向矢量
随着无线智能终端设备的普及,用户对移动流量的需求急剧增加,传统波段频谱资源愈发稀缺,毫米波段依靠丰富的频谱资源受到了广泛的关注。然而,毫米波信号路径损耗非常大,同时极易受到阴影的影响,从而导致通信中断。大规模天线阵列和适当的波束成型可通过增加天线增益来弥补路径损耗,但是数字基带波束成型要求发射机和接收机中每个天线单元都有完整的专用射频链路,这大大增加了设备成本和功耗。混合波束成型技术在达到与纯数字
下一代无线通信涉及三种密度要求,即高用户密度、高流量密度以及密集的接入点部署,VLC作为一种新兴技术,有望解决传统无线频段的频谱资源紧张问题;PDNOMA技术作为一种新型多址接入技术,可以在吞吐量和公平性之间取得平衡。本文主要研究了PD-NOMA技术在室内可见光通信中的应用,具体围绕三个问题展开研究:一、研究了PD-NOMA-VLC系统下行链路的用户分组问题。首先基于DCOOFDM-VLC系统给出
低密度奇偶校验(Low-Density Parity-Check,LDPC)码是被证明能逼近香农极限的一种优秀的信道编码方案。由于LDPC码具有强大的译码性能,近年来被大量研究。1963年,Gallager在他的博士论文中提出LDPC码的同时也给出了比特翻转(Bit Flipping,BF)译码算法以及和积算法(Sum-Product Algorithm,SPA)这两种基本的LDPC码的译码算法。
随着移动应用的迅猛增长,用户设备(user equipment,UE)本地有限的计算资源和电池电量成为制约用户体验的瓶颈,将任务卸载到传统的云计算平台的方式会造成任务时延过长,因而无法在实时应用场景中改善用户体验。移动边缘计算(Mobile Edge Computing,MEC)将传统核心网中的云计算资源下沉到无线接入网,可以为用户提供计算和存储资源。利用移动边缘计算,可以为用户提供近距离、低时延
随着第五代(5G,5th Generation)移动通信系统的商用,5G开始为社会提供更高效的服务,跟随5G所研发的服务逐渐增多。近年来,人工智能技术的快速发展逐渐显示出了强大的能力,传统行业也在应用各种人工智能技术来提升效率。在通信算法中,有着许多高性能的算法,如大规模MIMO中基于预编码的相关优化算法,但其复杂度高,难以在实际系统中部署。因此,如何降低现有算法的复杂度也逐渐受到关注。人工智能技
随着移动通信和无线物联网技术及应用的迅猛发展,商业、医疗以及公共安全等领域都对面向终端与节点设备的LBS产生了广泛的需求。由于具有在复杂NLOS场景下实现较为准确定位的突出性能特点,无线终端的指纹定位技术已成为移动通信技术学术界近年来的研究热点。根据基于多站LTE终端指纹定位技术与系统研发目标及任务的规划安排,论文主要就LTE上行接收系统的设计与实现开展了具体研发工作,为研发目标系统获取高质量的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