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
:
本文用分光光度法研究了在碱性介质中,二羟基二(过碲酸根)合银(Ⅲ)配离子氧化多元醇﹑二羟基二(过碘酸根)合银(Ⅲ)配离子氧化谷氨酸以及二(过碲酸根)合铜(Ⅲ)配离子氧化羟基乙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本文用分光光度法研究了在碱性介质中,二羟基二(过碲酸根)合银(Ⅲ)配离子氧化多元醇﹑二羟基二(过碘酸根)合银(Ⅲ)配离子氧化谷氨酸以及二(过碲酸根)合铜(Ⅲ)配离子氧化羟基乙酸钠的反应动力学及机理。通过实验我们认为,二羟基二(过碲酸根)合银(Ⅲ)配离子、二羟基二(过碘酸根)合银( Ⅲ) 配离子、二( 过碲酸根) 合铜( Ⅲ) 配离子在碱性介质中分别以[Ag(OH)2(H4TeO6)2]3-、[Ag(OH)2(H2IO6)2]5-、[Cu(OH)2(H4TeO6)2]3-的形式存在,它们在反应中的活化中心分别为:[Ag(OH)2(H3TeO6)]2-、[Ag(OH)2(HIO6)]3-、[Cu(OH)2(H3TeO6)]2-。通过实验,我们发现反应速率与反应机理及还原剂活性基团的多少和位置有关。通过二羟基二(过碲酸根)合银(Ⅲ)配离子氧化多元醇的反应,在同一温度下,反应的速控步速率常数:丙三醇>1,2–丙二醇>1,3–丙二醇,即反应速率逐渐减小。在氧化一缩二乙二醇的反应中,反应的速控步速率常数更大,即反应速率更快,这可能是由于反应机理的不同。在二羟基二(过碘酸根)合银(Ⅲ) 配离子氧化谷氨酸的反应中,我们发现,由于碱度的大小不同,实验现象规律明显不同,由此推出两个可能的反应机理。在二(过碲酸根)合铜(Ⅲ)配离子氧化羟基乙酸钠反应中,我们发现在反应过程中有自由基生成,根据此实验现象,我们提出了不同于银(Ⅲ)配离子作为氧化剂的反应机理。通过实验,我们假设的反应机理,能很好的解释实验现象,并进一步求得了不同温度下的速控步速率常数及25℃时的活化参数。以上体系的研究验证了配合物是以低质子化形式存在的假设更为合理,有力的否定了前人认为的存在形式。我们的探讨和研究将为有机合成的路线设计和分析化学的定量分析提供一定的理论依据。通过此类反应体系的系统动力学及其宏观实验现象的研究,对配合物的微观结构进行了合理的解释,推测反应过程中过渡态配合物的结构和稳定性,这为配位化学理论的发展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其他文献
1997年下半年,打捞致远舰渐渐成为一个新闻热点。先是外省市报纸零星刊载一点有关消息,后来几份有影响的报纸、电台转发长篇报道,到年底,有的还声称是“独家新闻”。总之,到
<正>神经胶质瘤是中枢神经系统最常见的原发肿瘤,可扩散至邻近或远离原发灶的脑组织,手术很难将肿瘤组织彻底切除。2016年世界卫生组织(WHO)对中枢神经系统肿瘤的分类中首次将
目的:探索叙事医学教育干预对临床医学专业学生共情能力和学业成绩的影响。方法:以6个班级的242名临床医学专业学生为研究对象。6个班级被随机分成三组,每组两个班级。在测量
本文主要介绍了金属卟啉催化H2O2和O2氧化1-萘胺得到新物质二(4-氧叉苯并环己-2-烯-1-基)胺(BOBCHA),对产物进行了分离、提纯和表征。根据BOBCHA的特征吸收,建立了测定产率的光度法
金属卟啉化合物能模拟细胞色素P-450单加氧酶,并能在温和条件下,高选择性和高转化率地催化烯烃环氧化反应,但在均相和两相溶液中进行的反应,存在着催化剂不易分离.和回收的困难.。枝状大分子具有分子表面极高的官能团密度,分子的球状外形和分子内部广阔的空腔,相对分子质量可控等优点,将枝状大分子负载于金属卟啉上形成枝状金属卟啉化合物,改善了金属卟啉化合物的稳定性,在催化烯烃环氧化反应时催化活性更高,反应的
教学目的中的双基训练与数学思想教育之间的矛盾、课时分配中的教师主导性讲解与学生自主性探究之间的矛盾、课堂教学中理论学习与课外实践运用之间的矛盾、教学评价中定量分
本文力图在言语行为理论的指导下,通过对现代汉语称谓系统的功能分析来寻找对其进行分类的方法;确定并清理这一系统中指称语、称谓语、面称语、称呼语和招呼语等概念的意义和
目的探讨噻托溴铵联合布地奈德福莫特罗吸入治疗C、D组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慢阻肺)患者疗效.方法选择2012年6月至2013年4月云南省第三人民医院就诊的C、D组慢阻肺患者157例,随
翻转课堂作为一种新型的教学形式,已在全球开始盛行。"翻转课堂"源于萨尔曼·可汗一个偶然的教学方式,后经可汗等人的试验推广发展为今天意义的翻转课堂。它与传统教学相比具
利用TDR对新疆奇台满营湖绿洲-荒漠过渡带3种覆盖度(30%,15%,0)下的土壤水分进行定点监测,研究其动态变化规律。研究表明:植被覆盖度高的样地表层(0~20 cm)土壤含水量高,变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