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促进农民农村共同富裕是实现共同富裕必不可少的一环。当前,我国城乡收入差距仍然存在,农村内部收入差距存在扩大趋势,中国如何通过政策手段提升农村居民收入水平对实现共同富裕具有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近年来,随着农地流转规模扩大和农业现代化发展,农村的金融需求呈现上涨趋势。然而,我国农村金融市场发展较为缓慢,不完备的农村金融市场造成农户融资难、融资贵的问题,也进一步影响了农户的生产经济行为。不完备的农村金融市场主要体现在农户缺乏有效抵押品供给和农村信息基础设施差两个方面,本文主要从增加农户有效抵押品供给的角度出发,评估放活农地抵押权政策效果及其作用机制,关注完善农地抵押权、完善农村金融市场对农村居民收入水平以及实现共同富裕的影响。基于此,本文利用中国2016年开始在试点地区实施农村承包土地的经营权抵押贷款这一准自然实验,运用2010-2018年中国家庭追踪调查和双重差分方法,评估了放活农地抵押权对农户收入福利的影响,并进一步探究了放活农地抵押权如何影响农村内部的收入分配问题。本文从三个方面对作用机制进行探讨:第一,放活农地抵押权缓解了农户的信贷约束,有助于农户优化农业生产投资以提升农业生产效率;第二,放活农地抵押权激活了扩大农业生产的农户对农地的需求,改变了农地流转市场供过于求的局面,通过加速农地流转提升了农户的财产性收入;第三,放活农地抵押权使得农村内部生产要素可以进行资源再配置,使生产要素流向生产效率更高的部门,促进了整体的农村居民收入水平。本研究结论对于我国完善农村土地产权制度、强化乡村振兴金融服务政策具有借鉴意义。本文共分为七个章节,各章节主要内容安排如下:第一章介绍本文研究动机。本章强调,中国目前仍然存在城乡收入差距较大,农村内部收入差距不断扩大的问题,放活农地抵押权是完善农村金融市场,提升农村居民收入水平的重要手段之一。然而,由于数据受限,相关学术研究仅能从某一省县或截面对放活农地抵押权进行局部分析,对政策的全局性认识还相对较少。本文以实施农村承包土地的经营权抵押贷款试点为政策冲击,对放活农地抵押权对农户收入水平的影响及其内在机理展开研究。第二章系统地梳理了国内外相关研究文献。本章首先从农村信贷问题的一般性研究出发,概括国内外学者关于造成农户融资困难和农村信贷市场抑制的原因、理论及影响的观点,并对我国当前农村信贷市场的基本情况及结构特点做了概述。现有研究认为,农户与正规金融机构间存在的信息不对成问题是导致农村信贷市场欠发达的主要原因。信贷约束会进一步影响农户的生产投资决策,进而对经济生产效率产生不良影响。当前,我国农村信贷市场存在正规信贷需求旺盛、供给缺乏的供需失衡现象。基于当前研究提出的农户信贷市场抑制问题,本章第二部分从解决问题的角度出发,重点对国内外完善农地抵押权制度的相关研究进行回顾,该政策也是本文主要研究的政策对象。通过对文献的回顾发现,放活农地抵押权及抵押制度改革会直接影响农户的信贷可获得性,进而对农业生产效率、农户收入水平等农户生产性行为产生影响。目前,相关性研究还较为缺乏,对农地抵押权制度以及我国的农地抵押权制度的分析还比较片面或局部,这也进一步表明本研究的创新性和价值所在。农业生产效率是衡量一国农业生产水平的关键指标,近年来部分学者尝试从资源错配的角度解释各国间农业生产效率差异较大的问题,发现经济欠发达的国家农业生产效率远落后于经济发达国家的原因可以由农村内部的资源错配解释。基于此,本章的第三部分关注农村资源错配问题,对农地产权制度以及信贷市场摩擦对农户资源配置的影响做了系统概述,为放活农地抵押权通过改善农村资源错配对农户收入水平产生正向影响的作用机制提供了理论依据。最后,本章的第四部分关注完善农地产权与农户收入的问题,对我国农户收入水平的相关研究做了系统概述。第三章为本文的制度背景与理论分析部分。首先,本章第一部分为制度背景概况,详细梳理了我国农村承包土地的经营权抵押发展过程,并着重介绍了2015年12月推行的放活农地抵押权试点政策的具体内容和作用效果。本章第二部分构建了放活农地抵押权与农户收入水平的理论分析框架。基于现有农地产权的相关研究,本章从农业投入增加、农地流转和资源再分配三个方面分别对放活农地抵押权的作用机理进行了阐释,并在此基础上提出了理论假说:一是承包土地的经营权抵押贷款通过缓解信贷约束,促进农业生产效率提升和农户收入水平提高;二是承包土地的经营权抵押贷款政策可能存在农业投入增加、农地流转和资源再分配三种效应;三是承包土地的经营权抵押贷款政策在提升所有农户收入水平的同时没有进一步拉大农村内部的收入差距,反映了共同富裕的实质。上述假说成为后续实证部分的理论依据。第四章为本文的实证检验部分。本章第一部分首先介绍了本文计量模型的设计思路及变量选取依据。由于本文评估的是试点政策,可以采取双重差分法作为识别策略,构建计量模型。本文选取农户的收入、农业生产投入、农地流转等作为被解释变量,农户层面和村层面的变量信息都来源于CFPS面板数据。除此以外,本文还加入了县层面的特征变量,数据来源于《中国县域统计年鉴》。基于上述研究设计,本章第二部分报告了放活农地抵押权对农户收入水平影响的基准回归结果。结果表明,放活农地抵押权有效提升了当地农户的收入水平,主要通过提升当地农户的农业净收入和财产性收入水平实现。为了增强本文研究结论的可信性,本章第三部分进行了包括平行趋势检验、安慰剂检验、排除“农户住房财产权抵押贷款试点政策”干扰的稳健性检验,检验结果均有效支持了本章的核心结论。本章的第四部分进一步探究了放活农地抵押权对当地农村收入分配的影响,以证实放活农地抵押权试点政策的影响是否真正反映了促进共同富裕的实质。本章以村层面的基尼系数作为衡量收入不平等的指标,将其作为被解释变量并进行回归。研究发现,放活农地抵押权在提升收入水平的同时没有进一步扩大农村内部的收入不平等,相较于农村内部收入更高的农户,收入最低的农户的收入水平有上升趋势,从而对促进农民农村共同富裕发挥了积极作用。第五章为机制分析部分。本章结合理论分析框架,主要从三个方面探讨放活农地抵押权对农户收入水平的作用机制。机制分析表明,放活农地抵押权对农户收入水平的提升主要通过农业投入增加效应、农地流转效应和资源再分配效应实现,即进一步完善农地抵押权可以激活农地的金融属性,缓解擅于种地农户的信贷约束,当种地预期回报可观时,这部分群体为了实现利润最大化的目标,可能选择更优的生产组合,如增加土地投入,愿意支付更高租金以租入他人更多的土地,实现了农业投入增加效应和农地流转效应。同时,不擅于种地的农户会出租土地,提升其财产性收入,并促使他们流向非农就业部门,土地和劳动力的流转加速,实现了农村内部生产要素的再配置效应,农村内部经济生产效率整体提升,不同类型的农户收入都有所改善,反映了共同富裕的实质。第六章对全文的主要内容和研究结论进行了总结概括,并在此基础上讨论了本研究的政策含义。本研究的创新之处主要体现在如下两个方面:第一,研究内容的创新,本研究首次利用1万个微观家庭数据对放活农地抵押权的影响效果进行全面评估。现有研究在放活农地产权方面主要关注完善农村土地的承包经营权和经营流转权,对农地经营权的抵押作用关注较少。本研究有助于更好地理解放活农地抵押权、缓解农村信贷约束的实际价值,为政府后续进一步关注放活农地产权、改善农村金融抑制以及促进农民农村共同富裕提供经验证据。第二,理论分析的创新。本研究不仅探讨了放活农地抵押权通过缓解信贷约束对农业生产率和农民收入产生影响的直接机制,还进一步强调了政策的资源再配置机制,关注放活农地抵押权对农业生产比较优势不同的农户产生异质性影响,强调政策还可以改善农村内部的资源配置,提升生产效率,进而对农村的经济增长产生正向影响。本研究弥补了现有文献的不足,提出了新的理论机制,丰富了国内对放活农地抵押权相关理论的讨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