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本文立足于20世纪中国乡土小说的总体历史境遇,从社会文化思潮和文学规范变迁的大背景中,梳理出90年代中国乡土小说多元发展的思想艺术轨迹。 第一、二部分:梳理中国乡土小说概念,简述中国乡土小说发展的历史轨迹,为论述90年代乡土小说提供历史背景和参照。乡土小说发轫之时,含有两种创作倾向,一为写实,一为抒情。写实一脉与社会现实紧密相关,一直倍受青睐,成为乡土小说的主流。因社会环境变化,乡土小说的功利作用不断被强化、突出,作家的主体性逐渐丧失,到文革,乡土小说蜕化为政治宣传品。进入新时期,这种情况有所改观。90年代,乡土小说呈现出多元发展的态势。 第三部分:写实乡土小说:政治意识形态话语惯性渗透 本部分主要分析了刘醒龙、何申、关仁山、谭文峰等人的乡土小说。认为作家受传统影响,紧跟社会大潮,热衷于宏大叙事,在作品中客观真实地展现了转型期农村经济政治变革、农民的心理变迁,传达出国家的民族的时代的呼声。在文学日益边缘化的今天,他们试图通过创作使文学“重返中心”。 第四部分:自在乡土小说:知识分子精英话语与民间话语融合 本部分以“民间理论”为依托,着重分析了张炜、韩少功、李锐等人的乡土小说。认为作家在深入生活的过程中,为民间的魅力所吸引,大胆吸纳民间的有益成分,创作时取知识分子民间立场,着意描画乡村人生那“藏污纳垢”的生存图景,全力发掘乡村民间蕴藏的自由自在的生命精神,努力建构一方诗意的乡土世界。 第五部分:本色乡土小说:民间话语再现风光 本部分主要分析了刘玉堂、刘震云、迟子建等人的乡土小说。认为这些作家基本上是以农民的思维方式、情感方式打量乡土世界的。作品因此显现出浓郁的民间色彩。刘玉堂运用农民语言讲述了原汁原味的乡村民间生活,刘震云通过农民的眼睛追溯了乡村馨默糯!凡的历史,迟子建、张宇、阎连科等人则顺应情感的流向寻找到潜藏于民间的伦常亲情。 第六、七部分:在前文梳理、描述的基础上,简要分析了90年代中国乡土小说多元发展的原因;指出正是其多元化的价值取向、叙事立场、叙事角度、审美风格,使得整个中国乡土人生得到全方位的艺术展现,使人们有可能比较客观地认识中国乡土社会;还扼要探讨了它的不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