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背景及目的:有研究表明,切除修复交叉互补基因1(Excision Repair Cross-Complementation Group 1,ERCC1)和β-微管蛋白III(β-Tubulin III)的表达可能与非小细胞肺癌术后患者的预后有关,也与常用化疗药物顺铂、长春瑞滨、紫杉醇耐药有关;ERCC1基因多态性可能预测接受含铂方案化疗的晚期非小细胞肺癌患者的疗效及生存。本试验通过检测Ⅰ-ⅢB期非小细胞肺癌术后患者ERCC1、β-Tubulin III蛋白的表达,分析ERCC1、β-Tubulin III与术后患者各种临床因素、辅助化疗疗效及生存的关系,探讨二者能否作为预测术后患者生存及辅助化疗疗效的因素。通过检测ERCC1 C8092A、T19007C位点基因频率,探讨ERCC1基因多态性与接受含铂方案化疗的晚期非小细胞肺癌患者疗效及生存的关系。方法:通过免疫组织化学染色方法检测160例非小细胞肺癌手术切除病例、50例配对癌及癌周正常组织及40例良性肺部疾病病例组织标本的ERCC1和β-Tubulin III的表达情况。同时应用PCR和直接测序的方法检测68例接受含铂化疗方案化疗的晚期非小细胞肺癌患者ERCC1 C8092A、T19007C基因多态性。结果:非小细胞肺癌患者ERCC1阳性表达率46.9%,β-tubulin III阳性表达率49.4%,ERCC1、β-tubulin III表达与性别相关,男性患者可见ERCC1、β-tubulin III高表达。对于I期单纯手术的非小细胞肺癌患者,ERCC1阳性表达者生存期更长;对于II-IIIB期接受术后辅助化疗的非小细胞肺癌患者,ERCC1阴性表达者生存期更长。对于I-II期非小细胞肺癌患者,β-tubulin III表达与术后生存期无关;对于III期接受术后辅助化疗患者,β-tubulin III阴性表达者生存期更长。对于接受术后辅助化疗的非小细胞肺癌患者中,ERCC1、β-tubulin III表达均阴性者生存期更长。ERCC1 C8092A位点存在3种等位基因型,其基因频率分别为:C/C 38.2%,C/A 52.9%,A/A 8.8%;ERCC1 T19007C位点存在3种等位基因型,其基因频率分别为:C/C 57.4%,C/T 36.8%,T/T 5.9%;对于ERCC1 C8092A位点,携带C/C基因型患者与携带C/A、A/A基因型患者的化疗疗效和无进展生存期无显著差异;对于ERCC1 T19007C位点,携带C/C基因型患者与携带C/T、T/T基因型患者的化疗疗效和无进展生存期也无显著差异。结论:对于I期单纯手术非小细胞肺癌患者,ERCC1阳性表达是预后良好的独立因素;对于II-IIIB期接受术后辅助化疗非小细胞肺癌患者,ERCC1表达阴性者可从术后辅助化疗获益更多;对于III期接受术后辅助化疗非小细胞肺癌患者,β-tubulin III阴性表达是影响术后生存期的独立因素;而对于I-II期接受术后辅助化疗非小细胞肺癌患者,β-tubulin III表达与术后生存期无关;接受NP或者TP化疗方案术后辅助化疗的非小细胞肺癌患者中,ERCC1、β-tubulin III表达均阴性的患者可从术后辅助化疗获益更多;接受含铂化疗方案化疗的晚期非小细胞肺癌患者ERCC1 C8092A、T19007C基因多态性与化疗疗效、无进展生存期无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