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
:
尹学芸在文学创作中一直关注城市与乡村的关系,梳理尹学芸的创作历程可以发现,从2018年下半年开始,尹学芸作品中对城市与乡村关系的处理发生了明显的变化,标志该转变的作品是2018年10月出版的长篇小说《菜根谣》。转变前,尹学芸笔下的城市与乡村存在明显的失衡对立;转变后,城市与乡村走向复杂的交流融合。本论文选取尹学芸的小说作品为研究对象,在文本细读的基础上,对尹学芸转型前及转型后的创作作品进行分析研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尹学芸在文学创作中一直关注城市与乡村的关系,梳理尹学芸的创作历程可以发现,从2018年下半年开始,尹学芸作品中对城市与乡村关系的处理发生了明显的变化,标志该转变的作品是2018年10月出版的长篇小说《菜根谣》。转变前,尹学芸笔下的城市与乡村存在明显的失衡对立;转变后,城市与乡村走向复杂的交流融合。本论文选取尹学芸的小说作品为研究对象,在文本细读的基础上,对尹学芸转型前及转型后的创作作品进行分析研究,以此探讨尹学芸整个创作过程中城乡书写的变化,进而挖掘城乡书写转型对尹学芸产生的影响与意义。论文分三个部分,主要在以下几个方面展开论述:第一部分主要对2018年10月以前,即转型前的作品进行分析,探讨尹学芸创作中城市与乡村关系的失衡对立。小说展现出截然不同的城乡生活,城市充斥着欺骗和堕落,城市生活令人迷失、异化,道德沦丧;乡村充满诗意和美好,帮助人们保持纯粹,是一块安宁、清新的净土。不仅城乡生活存在对立,城乡文化也存有分峙。城市肤浅的享乐主义使城市人的精神日益怯懦、日益庸俗,徒有其表的城市文化令人感到空虚疲惫,而与之抗衡的乡村文化则展现出精神安慰的功效,使人在其中完成自我调剂、自我安慰,在深厚的中华民族历史积淀中获得抚慰。第二部分主要对2018年10月以后,即转型后的作品进行分析,探讨尹学芸创作中呈现的城乡融合。小说中城乡生活的融合最为明显,现代交通的发展和劳动力的流动加快生存环境的融合,经济发展的需求推动城乡生产方式的融合,城乡密切的交往促进生活习惯的融合。城乡文化观念融合也紧跟其后,城市文明与乡村文明彼此改塑对方,相互渗透、相互结合、互为表里,最终融合。乡村主体在现代化城市的影响下文化教养得到提高,城市在不断吸收、接纳乡村主体的过程中,借助乡村文化的“疗养作用”,反思现代“城市病”。在城乡文化沟通、协同的过程中,文化核心中的观念文化也在悄然融合,城乡文化融合影响着当下丧葬观念和乡土观念的改变。第三部分主要探讨城乡书写的转型对尹学芸产生的影响及意义。城乡书写的转型令尹学芸走出城乡二元对立的书写模式,更客观、谨慎地看待城乡的变化及城乡关系的发展。转型还激发了尹学芸的创作灵感,拓宽了她的写作空间,乃至塑造出城乡融合进程中的新人形象。自我觉醒的“进城者”、毅然离开乡村的“出走者”、城乡融合下的新生代青少年,这些新人形象不仅展现出尹学芸对城乡发展的即时思考,还展现出她对现代人的人文关怀。尹学芸对城乡关系的思考不断深入,致使她最终透过现象看到本质,城市与乡村都只是人类聚居的基本形式,它们同为人类生存的社会空间。基于此结论,尹学芸以城乡融合为切入点,观察现代化进程中人的精神状态,充分站在个体的“人”的立场,挖掘被“众数”掩埋之下的“个人”。
其他文献
塔式起重机作为基础建设过程中重要的工程机械,它可以缩短工期,使建筑成本下降,极大的提高了工程项目的建设效率,但同时塔式起重机也属于事故多发的特种设备。对于塔机而言,塔身通过附着于建筑物来增强稳定,但吊重及变幅速度的变化会给起重臂带来巨大影响,所以对起重臂的健康状态进行诊断对于确保塔机的运行安全具有重要的意义。基于此,本文针对塔机起升工况和变幅工况分别提出了相应的起重臂结构健康状态的诊断方法。本文以
在中职院校工科专业中,机械制图教学对于提高学生的制图能力以及综合素养具有较为重要的作用,该课程的主要目的是想让学生将自己学到的理论知识变为实际的、能够展示出来的图画内容。但在中职教学过程中,很多操作流程以及操作手法由于教学环境有限,不能进行现场示范,这就导致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提不起兴趣。在此背景下,教师应积极创新教学模式,营造趣味化的教学课堂,激起学生的学习兴趣。对于提高学生的动手能力,培养学生
语言景观(linguistic landscape)是社会语言学的重要研究领域。作为公共空间的普遍语言实践和重要符号资源,语言景观既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某一区域的语言使用状况,也蕴含特定社会场域的语言使用规范与主体选择,是多重因素、多元主体的互动产物。语码使用是语言景观研究的核心议题,已有文献多聚焦语言景观的语码分布特征以及强势语码的使用规律,对于方言等弱势语码的探讨较少,也鲜有对语码混合现象进行充
伴随着我国城市化的不断推进,轨道交通也迎来了快速发展阶段。于此同时,钢轨波浪形磨耗问题也引起了广泛的关注。钢轨波磨在地铁小半径曲线地段频繁发生,对车辆轨道结构的使用安全造成威胁且容易诱发剧烈的振动问题。因此,本文综合分析了国内外钢轨波磨振动相关研究现状,通过现场实测与数值分析相结合的方式开展钢轨波磨诱发轨道振动传播规律研究,并针对波磨的预防和治理提出打磨阈值科学建议指标。本文主要研究内容如下:1.
在新农村建设背景下,各大高校农学类教学的教学效果成为教学研究的热点。该文研究了时代背景下农学类课堂中的各种不同要素对教学效果的影响,针对这些要素之间的灰色关联,通过调查问卷获取数据并对数据进行处理和分析,从而分析新农科建设背景下影响应用型高校农学类课堂教学效果的主要因素。结果表明,教师>学生>教学管理是影响教学效果关联紧密因素,其中教学态度>学习态度>教学方法>教学内容>学习能力>学习效果>课堂状
本研究实证分析了高校思政课堂案例教学有效开展的影响因素,采集了385份有效样本,运用SPSS、AMOS软件分析数据,得出如下研究结论:教师话语能力、案例素材、师生互动对高校思政课堂案例教学的有效开展产生影响。因此,教师加强案例陈述、解读、实践引导等方面话语能力;选择真实、贴近生活、基于教材内容的案例素材;师生积极互动,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将促进高校思政课堂案例教学有效开展。
CRTSⅢ型板式无砟轨道作为我国自主研发的新型轨道结构,以其优良的性能在高速铁路建设中得到广泛应用。我国地理环境复杂,线路难免穿越高寒多震地带,地震一经发生,将对轨道、桥梁结构造成一定程度的损伤,极端低温环境也会使无砟轨道结构表面和内部产生较大温度应力及变形,都将直接或间接降低无砟轨道结构的耐久性和可靠性,影响高速行车安全。本文从静、动力学角度出发,对多跨简支梁桥上CRTSⅢ型板式无砟轨道无缝线路
人类社会在历史的发展中,渐渐使世界成为一个“地球村”。在这个“村落”里,各种文化相互交流,茁壮成长。任何一种文化,只要是先进的,就会被其他文化所借鉴,以形成更先进的文化,反过来也会对落后者产生影响。中国有着最源远流长的文化发展脉络,在社会的发展中,中国的文化一方面大量吸取和借鉴了外来先进文化的积极因素,另一方面又对世界文化的各个方面产生着影响。而西方绘画在世界绘画史中占据着重要地位,其纷繁多彩的发
基于“黑龙江大学自主学习平台”与“超星学习通APP”智慧线上教学平台,运用现代化教学手段进行线上创新教学模式探索研究。在开展线上教学活动的实践中,建立有效合理的“以学生自主参与”为主导的线上教学成绩评价机制,引导学生完成从知识点学习到内化与运用的完整过程,有效增加了学生获取知识的途径,确保学生能够真正参与到线上课堂教学的学习中。
黄河是中华文明的发祥地,黄河流域更兼地域辽阔、文化多元,上中下游不同区域分别呈现出不同的自然环境特征,两岸的人民社会发展、生产生活、和文明的传承等等都具有较大的差别。同时,受到黄河流域特殊水文环境的影响,两岸的乡村聚落发展所呈现的空间形态特征也各有不同。近几年,随着黄河流域人居环境高质量发展要求的提出,我国对黄河流域沿岸的乡村聚落的研究呈井喷式增长,越来越多的专家、学者将目光转向与黄河相关的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