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在对竞争优势的长期研究过程中,学者们主要是从企业的市场化行为和市场环境中寻求企业竞争优势的来源,很大程度上忽略了从市场化的社会行为范畴来考虑竞争优势的获取问题。近年来,作为社会领域的主要研究形式,非营利组织迅速成长,日益成为一支重要的经济力量,企业与非营利组织的协同发展将会是一种必然的趋势。对此,本文将研究的视角深入到企业与非营利组织联盟内部,认为随着我国非营利组织的发展与成熟,企业与非营利组织的协同可以成为获取竞争优势的有效途径,整个研究以协同网络分析为起点,运用结构和关系两个维度定性和定量描述了协同网络的特征,论述了企业与非营利组织跨部门联盟形成的特有网络;在此基础上,通过明晰协同网络特征、组织间学习能力及资源获取和企业竞争优势三部分之间的关系,构建出基于协同网络特征差异的企业竞争优势概念模型,并借此模型说明了协同网络特征对企业竞争优势的作用机制。在实证研究中,根据对与非营利组织有合作行为的企业进行问卷调查所获得的数据资料,运用经典统计分析和结构方程建模的分析与检验,对概念模型做出适当修正并确立最终模型;从实证研究角度验证了协同网络特征对企业竞争优势的作用机制,并识别出了协同网络不同结构特征和关系特征对企业竞争优势的影响效应,为企业在与非营利组织合作过程中如何构建协同网络提供了一定的理论指导。通过理论探讨和实证分析,本研究主要得出以下研究结论:(1)企业与非营利组织合作过程中知识溢出和资源转移具有一定的选择性和不均匀性等特征。明确了企业并非“共享”协同网络中的资源和知识,而是受到其协同网络特征差异的影响;(2)企业在协同网络中组织间学习和资源获取能力的不同是其竞争优势形成的关键。协同网络中的企业比一般意义上的企业更依赖于通过网络形式获取公关关系、合法性等特定的知识和资源;(3)不同的协同网络结构及关系特征对企业竞争优势的影响存在差异。本文的实证研究表明,从协同网络的结构特征来看,接近协同网络的中心位置、拥有较大协同网络规模都将有助于企业获取竞争优势,而其中网络规模与网络中心度相比,对企业竞争优势的影响效应更大;网络中心度主要通过影响企业在跨部门联盟中显性资源获取能力对企业竞争优势产生影响;从协同网络的关系特征来看,企业与非营利组织间的频繁互动和长期的跨部门合作、以及企业与非营利组织间的相互信任关系均有助于企业竞争优势的获取,其中关系强度相比其它两个维度,对企业竞争优势的影响效应更强,而关系稳定性对企业竞争优势的影响效应最小。(4)协同网络结构及关系特征通过影响企业与非营利组织跨部门联盟中的组织间学习能力及资源获取能力进而影响企业竞争优势;(5)指出跨部门联盟中企业知识创新能力对企业竞争优势的重要意义,只有对跨部门联盟中获取和吸收的知识加以针对性创新,才有可能将相关知识转化为企业的竞争力。围绕“协同网络—企业与非营利组织间学习及资源获取—企业竞争优势”这一理论分析框架,本文在以下三个方面进行了尝试性的理论创新:(1)提出并定量刻画了企业与非营利组织跨部门联盟的协同网络特征,间接地解释了企业协同非营利组织获取竞争优势的差异性;(2)基于跨部门联盟的协同网络特征,并结合战略联盟的资源获取及组织间学习理论揭示了企业协同非营利组织获取企业竞争优势的机理,在明确提出协同网络的结构性和关系性特征的基础上,本研究创新性地提出了协同网络、企业与非营利组织间学习及资源获取和企业竞争优势的分析框架;(3)突破性的运用实证研究明晰了跨部门联盟协同网络特征对企业竞争优势的差别作用。探索性地识别出了企业与非营利组织跨部门联盟的协同网络特征对企业竞争优势的作用差异。当然,本研究仍然存在诸多不足之处,对此,本文最后部分提出了本研究的局限性以及在未来还需要深入研究的若干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