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分析分化型甲状腺癌(DTC)患者行甲状腺全切术后不服用及给予抑制剂量L-T4条件下影响血清促甲状腺激素(TSH)水平的临床因素。方法:选取吉林大学中日联谊医院2016年1月至2016年8月期间,行甲状腺全切术后预行131Ⅰ治疗的分化型甲状腺癌患者118例。纳入标准:(1)入组患者已行甲状腺全切手术,根据术后病理确定为DTC,并且符合DTC术后131Ⅰ治疗标准;(2)术后4周不服用L-T4,严格低碘饮食2周;(3)99m Tc O4-标记的甲状腺静态显像未见双叶甲状腺床区及异位甲状腺明显放射性分布;(4)签署知情同意书。排除标准:(1)131Ⅰ治疗禁忌症(血WBC<3.0×109/L;严重的肝肾功能受损;妊娠或哺乳期患者);(2)131Ⅰ治疗准备期间误服L-T4或术后已给予TSH抑制治疗者;(3)有垂体手术史或病变史者;(4)有心脏病病史或重大心脏病高危因素及吸收障碍者;(5)存在远处转移者。登记入组患者的性别、年龄等一般资料,由专业人员测量所有患者术后2周、4周及131Ⅰ治疗后以2.1ug/kg.d的L-T4给予抑制治疗4周后的体重、身高及计算体重指数(BMI);并检测所有患者术后2周、4周及131Ⅰ治疗后4周的血清TSH值。按照性别将患者分为男女两组,进一步根据绝经情况将女性分为绝经前及绝经女性。根据世界卫生组织对年龄的划分标准,将研究对象又划分为青年(年龄<45岁)、中年(45≤年龄<60岁)和老年(年龄≥60岁)三组。组间血清TSH比较采用两独立样本t检验或秩和检验;采用单因素及多因素分析性别、年龄、体重、身高、BMI与血清TSH的相关性。结果:术后2周及术后4周血清TSH值可达到>30m IU/L分别占总人数的67%和100%,术后2周至4周血清TSH平均水平升高约4.2倍。131Ⅰ治疗后4周抑制状态下的血清TSH均值为0.988±0.735m IU/L,其中30%的患者可达到TSH抑制治疗要求。术后2周:男性、绝经前女性及绝经女性三组的血清TSH值两两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术后4周:绝经女性和男性的血清TSH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其余两两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131Ⅰ治疗后4周:绝经前女性的血清TSH均高于男性及绝经女性,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男性与绝经女性的血清TSH比较无统计学差异。根据年龄分组后,除中年组与老年组两组的术后4周血清TSH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外,其余在每个时间段三组之间两两比较差异均存在统计学意义。单因素分析结果表明术后2周及术后4周血清TSH均与女性呈正相关,与年龄、体重、身高、BMI负相关。131Ⅰ治疗后4周抑制状态下的血清TSH与女性正相关,与年龄、体重、BMI呈负相关,与身高无显著相关性。进一步经多因素分析发现术后2周及术后4周血清TSH与性别、年龄、体重呈独立相关,其中年龄为最显著的影响因素。131Ⅰ治疗后4周抑制状态下的血清TSH仅与性别、年龄呈独立相关。结论:性别、年龄、体重与刺激状态下的血清TSH呈独立相关,DTC术后不服用L-T4情况下体重较轻的年轻女性达到血清TSH目标水平所需时间更短、升高速度更快,这为我们制定131Ⅰ治疗前个体化的管理方案提供了可能性。另外,根据实际体重以2.1ug/kg.d的L-T4抑制状态下的血清TSH与性别及年龄独立相关,我们在计算DTC术后L-T4起始剂量时不仅要考虑实际体重,还要考虑性别、年龄等因素,从而有利于实现血清TSH抑制剂量个体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