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本课题通过观察益肾方配合艾灸对脾肾阳虚型卵巢早衰患者的血清雌二醇(estradiol,E2),卵泡刺激素(follicle-stimulating hormone,FSH),黄体生成素(luteinizinghormone,LH)的影响,采用改良kupperman评分法量化三组患者的症状积分,并运用spss12.0统计软件进行数据分析,探讨益肾方配合艾灸对脾肾阳虚型卵巢早衰患者的治疗作用。
方法:把符合条件的75例脾肾阳虚型卵巢早衰患者按病程<6个月,≥6个月<12个月,≥12个月分层均衡。再按就诊顺序编号并采用随机数字分布表分为治疗组33人,中药对照组20人,西药对照组22人。治疗组采用内服益肾方配合外用艾灸,服用益肾方,每日一剂,同时配合隔附饼艾灸,每日1次;中医对照组服用益肾方;西药对照组服用倍美力0.625mg/d+安宫黄体酮6mg/d。共治疗3个月。治疗前后采用改良kupperman评分量化三组患者的症状积分,并观察治疗前后血清E2、FSH、LH的变化,比较三组患者的临床疗效及其副作用,观察益肾方配合艾灸对脾肾阳虚型卵巢早衰的疗效差异,评估益肾方配合艾灸的安全性。
结果:
1.三组治疗后临床疗效比较治疗组33例中,临床治愈17例(51.52%),好转12例(36.37%),无效4例(12.12%),总有效率87.88%;中药对照组20例中,临床治愈6例(30%),好转5例(25%),无效9例(45%),总有效率55%;西药对照组22例中,临床治愈3例(13.64%),好转9例(40.91%),无效10例(45.45%),总有效率54.55 %: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5,P<0.01)。提示益肾方配合艾灸治疗脾肾阳虚型卵巢早衰疗效优于益肾方、西药。 2.三组改良kuppearman评分比较:
治疗前改良kuppearman评分三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治疗后改良kuppearman评分治疗组VS中药组比较:6.00±2.95VS6.81±3.11;治疗组VS西药对照组比较:6.00±2.95 VS7.30±3.56,提示益肾方配合艾灸临床症状的改善接近益肾方、西药。
3.三组血清E2比较:
治疗前血清雌二醇三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治疗后,与治疗前比较三组E2升高,均P<0.01,治疗后血清E2治疗组VS中药对照组比较:26.96±2.72 VS 43.33±2.21,P<0.01;治疗组VS西药对照组比较:26.96±2.72VS 41.37±2.35,P<0.01。提示益肾方配合艾灸在升高女性雌二醇激素方面优于益肾方、西药。
4.三组血清FSH、LH比较:
治疗前血清卵泡刺激素、黄体生成素三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治疗后血清FSH,治疗组VS中药对照组比较:32.75±2.22 VS 34.10±2.45,P<0.05;治疗组VS西药对照组比较:32.75±2.22 VS 34.40±2.52,P<0.01。治疗后LH,治疗组VS中药对照组比较:19.47±1.52 VS20.58±1.79,P<0.05;治疗组VS西药对照组比较:19.47±1.52 VS 22.62±4.29,P<0.01。
提示益肾方配合艾灸在降低垂体促性腺激素方面优于益肾方、西药。
5 益肾方配合艾灸对不同病程患者的疗效比较:
病程<6月者,病程≥6月<12月者疗效优于病程≥12月者均P<0.05,提示脾肾阳虚型卵巢早衰患者病程越长,疗效越差。
6.益肾方配合艾灸对不同年龄患者的疗效比较:
≤29岁者,>29 ≤35岁者与>35岁者疗效无显著性差异(均P>0.05)。提示益肾方配合艾灸的疗效与年龄无关。
7.益肾方配合艾灸对不同月经改变患者的疗效比较月经稀少者、闭经者疗效无显著性差异(P>0.05),提示益肾方配合艾灸的疗效与月经改变情况无关。
8.三组患者治疗前后安全性及副作用评估:
观察期间,所有病例血、尿、便常规、心电图、肝功能、肾功能未见异常。西药组有7例患者出现胃肠道反应,占总数31.82%,而治疗组有3例患者出现胃肠道反应,占总数9.09%,两组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5)。中药组有2例患者出现胃肠道反应,占总数10%,与治疗组比较无显著性差异(P>0.05),提示益肾方配合艾灸安全性高。
结论:益肾方配合艾灸的治疗方法可改善脾肾阳虚型POF患者临床症状,提高雌二醇,降低垂体促性腺激素。益肾方配合艾灸药灸并用与单纯应用中药益肾方、HRT比较,临床疗效更显著,对垂体一卵巢轴内分泌功能的协调平衡有正面影响,从而改善了女性生殖内分泌功能,进而可减少低雌激素的并发症发生,提高了患者生活质量,并且毒副作用小,是治疗脾肾阳虚型POF的理想选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