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1研究背景和目的溃疡性结肠炎(Ulcerative Colitis,UC)是一种以慢性炎症和溃疡形成为主要病理特点的结肠黏膜层的消化道疾病。临床主要表现为黏液脓血便、腹泻、腹痛、里急后重等。本病病因和发病机制尚不十分明确。目前有效的西药是氨基水杨酸类、皮质类固醇激素和免疫调节剂。中医药治疗本病具有显著的优势,总体疗效明显优于西药治疗。近20年来,中医药治疗溃疡性结肠炎的研究从疗效到作用机制方面都取得了一些进展,显示出中医药在改善生活质量,降低复发率,减少不良反应等方面存在一定的优势,但目前中医药研究本病在临床研究方面还存在着很多问题,亟待应用循证医学的研究方法,在中医理论指导下,结合现代医学进展,总结本病中医证候学特征,积极进行有益的探索与创新,并对有确切疗效的治疗方法或药物进行系统深入的研究,寻找中医作用的靶点,探讨其作用机制,以更充分地发挥中医药的作用。导师王新月教授认为本病的基本特点是寒热错杂、虚实相兼、本虚标实。本病不只是结肠局部的疾病,而是一种全身性疾病。脾肾亏虚是对其病因病机的根本反映,是贯穿UC发生发展与转归的一条主线,血瘀是溃疡性结肠炎局部与全身的重要病理变化,积滞是溃疡性结肠炎复发的重要病理基础。临证如何正确把握辨证论治,对进一步提高中药治疗UC的疗效,尤其是降低复发率至为关键。本课题从UC的免疫损伤机制入手,在调节细胞免疫功能、抑制炎症损伤反应、促进结肠黏膜修复等方面,深入探讨中药抗复发的作用机制,为合理选择治法、遣方用药提供客观依据,从而提出UC多环节治疗理论及微观辨证思路。2研究方法本课题以《中药新药临床指导原则》(1997年,第三版)中药新药治疗慢性非特异性溃疡性结肠炎的临床研究指导原则为具体参照标准进行严格的临床研究设计,结合具体临床实际,采用随机、阳性对照的方法,以东直门医院、东方医院、306医院的门诊和住院患者为研究对象,依据2000年成都全国炎症性肠病学术研讨会制定的溃疡性结肠炎的诊断标准,选择溃疡性结肠炎慢性复发型活动期的病例103例,治疗组予导师经验方(生黄芪20g炒陈皮10g炒白芍10g炒白术20g茯苓30g黄连10g黄柏10g煨木香10g当归6g炒五灵脂10g生蒲黄10g(包煎))加减治疗,对照组予柳氮磺胺吡啶(SASP)(4~6g/d)治疗。疗程均为3个月,对部分病例随访6个月,主要观察:(1)疗效观察,包括临床综合疗效,复发率,中医证候疗效,内镜黏膜疗效、黏膜病理疗效以及临床活动指数和内镜指数的变化等。(2)两组治疗前后及随访时的免疫学指标变化:外周血CD4+/CD8+/CD3+细胞,血清和结肠IL-8。其中IL-8同时检测正常人20例作为正常对照。3结果3. 1疗效观察结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