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中国经济的迅速崛起不仅对全球经济增长做出了积极贡献,可二氧化碳排放量连年增长着实对环境污染产生了负面的影响。中国领导人为此积极参加各种国际气候环境会议,并公开做出承诺,从2005年起,至2020年,中国单位GDP的CO2强度将会减排五个百分点,这使得中国的低碳经济成为国际关注的焦点、国内经济的热门话题,也是对中国本身带来了新的气候挑战。中国虽为大国,但由于人口众多,不可再生能源又日益紧张,而人均资源占有量也就变得越来越低。面对遭到人为破坏且污染严重的环境,低碳经济的发展方向也就越来越明显,如普及现代能源服务、可再生能源的利用、提高不可再生的能源的使用效率、改善现有的能源结构和控制和加强能源安全等等;另一方面,发展低碳经济是未来世界必然的经济发展模式,它可以从根本上缓解因为全球气候变暖而给中国带来的排放压力。吉林省在中国是能源比较缺乏的省份之一,能源的自给水平只接近50%。目前,吉林省正着力推进对外开放,不断的进行自主创新,加强环境保护和节能减排,加快构建新能源产业示范基地,争取早日实现调整经济结构,转变发展方式的目标。因此在这样的背景下,对低碳经济的内涵和财政政策的概念进行全面、系统的梳理,对吉林省发展低碳经济重要性做出评估和分析,对发展的路径进行对比和选择,明确财政政策的功能,再借鉴世界主要发达国家支持低碳经济发展的财政政策主要手段,指出吉林省现行财政体系存在的问题及不足。并在此基础上,结合国际上较为成功的相关经验,制定吉林省有效的财政政策来确保低碳经济发展的顺利进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