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本古学派思想之探析

来源 :延边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onlysunnyfei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儒学在长达二百六十多年德川幕府统治的日本封建社会中一直是占统治地位的主流意识形态,其间朱子学派与阳明学派、古学派、折衷学派等等,交错重叠,繁复纷呈。德川幕府中期,古学派思想的兴起,更是反映了在不断的社会发展中,在新的经济形态产生后,封建统治阶级内部在学术思想方面的分化。本文就是试图通过对古学派思想的发展过程的系统整理,从而找出古学派思想形成、发展及衰落的历史原因和内部原因。首先,古学派思想产生于德川幕府建立的一百多年后,封建统治无论是在经济上,还是在政治上都得到了充分的巩固和发展。社会的稳定繁荣为古学派思想的产生提供了良好的社会条件。其次,日本近世儒学界中,朱子学、阳明学等学派的充分发展又为古学派的形成和发展准备了充分的理论条件。但无论是朱子学,还是阳明学都只是对个人世界报有强烈的道德关怀,其学问都具有“重内轻外”的倾向,因而古学派的思想家们对此产生了怀疑,认为他们过度的重视内心的修养是受了佛、老思想的影响,沾染了佛、老的习气,于是古学派便举起了复古的大旗,毅然的站到了批判、否定朱子学的立场上。最后,古学派的各个思想家虽然都在尽力摆脱先辈的迂腐,但却始终未能跳出传统思想的藩篱。古学派认为朱子学的理论并不是“圣人”的原始意图,不是真正的“圣人之学”,是宋儒结合了佛、老思想后对“圣人”意图的发挥,所以主张回到古典中去,去寻找真正的“圣人之学”。但由于其对朱子学的批判,并没有否定儒家的伦理规范对日本社会现实的作用,因而这种批判也只局限在了一定的范围内而没有适应社会的发展;同时,又由于各个思想家的学说内部充满了矛盾以及他们对古典的极度崇拜,影响了古学派思想理论的向前发展,从而陷入了教条主义和形式主义,这些因素最终都导致了古学派思想的衰落。古学派虽然兴盛了短短的半个世纪,就在官方的“宽政异学之禁”的打击之下迅速衰落下去了。然而古学派的思想理论,不但为日本唯物主义哲学的产生作了充足的先期准备,而且促进了日本近现代思想的生成,对后世学术思想的发展起到了不可估量的作用。
其他文献
丁若镛,号茶山,李氏朝鲜时期著名的文学家、思想家,是朝鲜实学的集大成者。他继承并发展了先行的北学派和星湖学派实学家的思想。在哲学上茶山继承“气本论”的传统,认为世界本原
作为无产阶级科学的世界观,马克思主义自诞生之日起,就集中了人民群众的智慧,代表着劳动人民的根本利益,反映了时代的发展趋势。东欧剧变、苏联解体使得马克思主义的地位发生
近年来,面对日益复杂多变的组织环境和管理对象,和谐管理理论所提倡的管理思想和管理理念日渐凸显其理论价值和应用价值。作为一种新型的管理模式,和谐理念己被越来越多的中外企业所接受,并在实践中取得了诸多实效。但迄今为止,还没有人从和谐管理的角度来系统探讨我国非营利组织的管理问题。本文通过分析非营利组织应用和谐管理理论的可行性与意义存在的空间,构建了非营利组织和谐管理的目标体系——主要包括对于组织员工(雇
问题起源于黑格尔《小逻辑》的起始处,在那里,黑格尔从纯逻辑概念角度演绎了从“无”到“有”再到“变易”。对这种演绎本文不提出疑义,疑义出现在黑格尔欲从“变易”取得规
春秋战国时期,旧秩序已经灭亡,新秩序尚未建立,先秦的思想家们围绕“名”“实”问题展开了一系列论辩,力图在这个过程中建立起各自所认可的社会模型,从而使社会混乱的政治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