藻苲淀湿地土壤营养盐释放及湿地生态恢复过程中的植物修复作用

来源 :北京林业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RaymanL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白洋淀是雄安新区的标志性景观,与当地居民重要的生活资源,藻苲淀作为白洋淀入淀口湿地,其生态功能的强弱决定着入淀水质的质量与湿地生态作用的效果。藻苲淀区域农田化、碎片化严重,随着调水等水资源保障工程的实施,藻苲淀将逐渐变为近自然湿地。本研究以藻苲淀湿地为研究区域,进行藻苲淀土壤评价和土壤营养盐释放研究,以及冷暖季湿地植物对水质净化作用的研究,明确该区域的土壤污染释放效果、暖季和冷季植物配置对藻苲淀生态修复和水质净化作用,为藻苲淀湿地修复生态环境治理,提供实验依据,为生态环境治理项目提供参考。(1)通过对藻苲淀地区土壤评价和营养盐释放实验发现,藻苲淀地区土壤大部分属于中等与丰富营养水平。土壤全氮含量范围为0.9-1.5 g/kg,土壤全磷含量范围为0.7-1.4 g/kg。长期耕种和村镇周围的土壤,全氮全磷的含量较高。采用地表水标准Ⅲ类水为上覆水进行释放实验,土壤TN、TP的释放可使水体水质污染至Ⅴ类水。采用低浓度上覆水(地表水标准Ⅱ类水(TN为Ⅲ类)),府河原水与高浓度水(地表水标准Ⅲ类水(TN为Ⅴ类水)和地表水标准Ⅳ类水(TN超Ⅴ类水标准,为3.061 mg/L))进行释放实验,低浓度水为上覆水时,氮磷均有较大程度的释放,而且释放较快,TN、TP的释放可使水质污染至Ⅳ类水;而府河水与高浓度水为上覆水时,只有TP的污染风险大,且污染持续时间长。(2)美人蕉、金鱼藻、穗花狐尾藻及其混合配置作为暖季湿地实验植物,以府河原水、地表水标准Ⅳ类水和Ⅴ类水作为进水。在原水、Ⅳ类水作为进水的条件下,植物对TP释放的削减率最低达到50.1%,而氨氮则不释放,植物对TP、氨氮的净化作用的效果较好,但是植物对TN和硝态氮的释放削减和净化效果一般。TN、TP和硝态氮的污染存在较大的环境风险,释放多且迅速;Ⅴ类水条件下,氮磷营养盐依然存在一定程度的氮磷释放,对水质产生破坏,植物净化作用减弱。混合配置相比于单一湿地植物,在抑制营养盐释放和净化水质效果方面有更好的作用。(3)菹草作为冷季湿地实验植物,对氮磷营养盐的释放削减率达50.2%,对土壤中TN、TP和氨氮释放的抑制效果较明显。但TN、TP释放依然存在使水质恶化至下一等级的风险。菹草在进水为原水和Ⅳ类水时,对TN、TP的平均净化效率分别为47.2%和40.3%,进水为Ⅴ类水时则为分别21.6%和32.7%。氨氮和硝态氮的净化效率分别为78.4%和36.2%。在藻苲淀湿地恢复过程中,菹草在减少土壤氮磷营养盐释放和净化水体污染方面有很好的效果。
其他文献
罗素伐他汀,其化学名称为双-(3R,5s,6E)-[7-[4-(4-氟苯基)-6-异丙基-2-[甲基(甲磺酰基)氨基]-5-嘧啶基]-3,5-二羟基-6-庚烯酸]单钙盐,它是一种选择性HMG-CoA还原酶抑制剂,是
肺炎是世界各地儿童和老年人死亡的主要原因之一。全球超过15%的死亡是由肺炎引起的,其中包括5岁以下儿童。肺炎是一种细菌、病毒或真菌引起的肺部的感染,导致肺部出现炎症,
本文采用水热法制备氮掺杂石墨烯(NG),并通过原位聚合法合成不同质量比的氮掺杂石墨烯/聚吡咯复合材料(NG/PPy)。采用多种技术手段对其结构、形貌表征结果表明,PPy均匀的生长在NG
【正】 集贸市场、农贸市场是满足市民基本生活必需品供应的主要设施。目前,我市134个集贸市场和农贸市场设施简陋,功能不全,管理粗放,脏乱差,商品质量和食品卫生问题突出。
加入世贸组织和实施西部大开发战略是我国经济发展的新特点,在新一轮外资引进热潮来临之际,有必要对我国利用外资的情况作一分析,本文结合我国“促进产业结构调整和优化升级”的
【正】 近年来,市政府重视秸秆禁烧和综合利用工作,环保、农业、公安、林业等部门互相配合,各区县、乡镇政府做了大量工作,全市秸秆焚烧面积逐年减少。但是,秸秆禁烧的效果仍
发展高新技术产业是一个地区产业结构优化、升级和经济高速、高效发展的关键。发展经济学认为由于"市场失灵"的存在,使政府在产业结构升级的过程中发挥着弥补市场不足的重要
本文针对不同用量的制茶专用油脂对龙井茶的感官品质、物理性质及化学成分进行研究。结果表明:制茶专用油脂在茶叶炒制过程中对降低成茶碎裂程度有一定作用,添加量在0.3%时具有较
随着科技水平的日益提高,机器人的应用早已不再局限于工业生产或者家庭服务等领域,越来越多的表演机器人慢慢走进人们的视野。现有的大部分舞蹈表演机器人是通过嵌入由编舞者
民政部推出农村"社会"养老保险以来,农村养老保险取得一定进展;然而这一养老模式在理论、现实上存在许多问题。本文主要分析了对社会养老保险理论认识上的偏差,农民主观上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