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当前,在认知语言学框架下,词汇与结构的关系问题受到了越来越多学者的关注。Goldberg (1995)用动词语义与构式语义的互动来解释不同的论元结构,具有一定的现实意义。在解释“Pat sneezed the napkin off the table”一句时,她认为sneeze作为不及物动词在本结构中的出现是构式压制的结果。众多其他学者对此句均有论述。但是,大部分研究对sneeze及物用法的探讨都是建立在sneeze就是一个不及物动词以及结构对动词的作用基础之上,以理论思辨为主,而忽略了从实证研究的角度出发探讨在现实语境中sneeze作为及物动词的用法已然存在并有可能经过反复使用而规约化的情况。本文根据语言使用论(Usage-Based Theory),并借助现代大型平衡语料库,对sneeze的及物动词用法进行了穷尽性搜索,并从共时与历时相结合的角度对该用法的发展进行科学分析。文章分别从词汇、句法以及词汇句法界面的维度对sneeze及物用法进行了详细的考察。研究发现: sneeze及物用法早在1845年已然出现,其词型频率也证实该用法在sneeze的动词用法中较为显著。从词汇层面上,sneeze具有作为及物动词的意义潜势;从句法层面上,sneeze作为及物动词用法在“SNEEZE + NP”构式中具有天然的合理性。其词例频率也表明这一用法在“SNEEZE + NP + AdvP”构式中已经有了非常突显的用法,如:“SNEEZE + NP + off”。在“SNEEZE + NP + PP”构式中其及物用法与众多介词共现,具有相当广泛的搭配生成能力。而从历时维度上的考察发现,sneeze作为及物动词的用法正呈现出一种上升趋势,也已具备及物动词用法的典型特征。结合国内外学者关于词类判断标准的最新科学研究,本文认为:sneeze及物动词用法已经固化和规约化。受限于其应用范围的广度与社会交往实际,该用法虽并不适用于收入袖珍学习词典,但可以收录到志在全面忠实收录语言规约化用法的大中型词典中。本项研究不仅有助于深化动词与构式关系的相关理论研究,而且对词典编纂实践也有着重要的启发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