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曾经一度,企业能够在纽约证券交易所上市敲钟,是对企业极大的综合实力的背书,证券交易所充当重要的声誉信号在国内外均是如此。然而随着资本市场的持续发展,以及企业的逐利性,金融机构、券商、高频交易商创造出越来越多的新交易技术和套利手段让人眼花缭乱。近年来发达国家和发展中国家资本市场上乌龙指事件(光大乌龙指事件,日本J-COM大规模错误订单事件,美国华尔街“闪电崩盘”事件)频频发生,在信息沟通上处于弱势的中小投资者的投资利益一再被盘剥;交易所作为维护证券市场公正有序运行的服务平台,却一味下调高管薪酬,致使有能力的高管纷纷离开岗位,交易所的健康运行失去了人才的支撑和维护;随着电子化交易的发展,高频交易这一新兴名词在证券市场中出现的频率越来越高,各大券商、做市商、套利者等金融主体对其的运用也越来越多。从表面上看,高频交易可以增加证券市场的流动性,但其频发的“技术故障”等问题同时给证券市场带来了价格剧烈动荡的后果,量化交易助涨助跌的特点,更是会引发系统性崩盘的风险。不仅如此,交易所为了争取高频交易商的指令流不惜出让其他投资者的交易数据,高频交易商利用其速度优势加上复杂的订单类型抢在其他投资者及部分机构之前交易,极大的损害了证券市场的公平性。本文以比较法的视野,回顾交易所的前世今生,描述了三大要点:美国证券交易所的起源发展,高频交易的成本如何催生出ETF这一强大的套利手段。通过分析这三点的利弊及其内在逻辑结构,帮助读者更好地理解证券交易所的声誉为何会逐渐蒸发。本文的创新点还体现在如何挽回交易所的声誉措施上:通过引入IEX的先进理念,生动分析了IEX的科学性,披露了旧有的交易制度是如何损害普通投资者利益的;洗净铅华后,发现交易所还是应该重新回到完善的做市制度及价格发现的角色之上;人才的竞争推动进步,尤其是将合适的人才放在合适的位置,为此,重新塑造交易所的高管激励制度以及挖掘有能力的高管才是交易所现如今的必然选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