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改革开放以来,社会经济的快速发展,带来了社会结构、经济结构、人口结构、农村市场结构的不断转型,工业化、城镇化进程不断加快,社会物质财富得到极大丰富,农业劳动力向非农产业快速转移,农民的就业水平、收入水平、消费水平、家庭生产生活状况得到极大提高和改善,生活质量越来越高,我国贫困问题发生了很大变化。出现致贫原因复杂化、贫困人口分布整体分散局部集中、新的贫困群体不断涌现、代际传递明显等一系列新特征,贫困性质也由生存性贫困、绝对贫困向发展性贫困、相对贫困发生转变。而我国现有2300元的低收入贫困标准,虽然与原来的贫困线相比相对的考虑了贫困人口的教育、医疗等状况,但更多关注的还是贫困人口的收入状况,解决的是贫困人口的基本生存问题,而对贫困人口的发展问题关注不够,不能全面反应贫困人口的贫困问题。基于此,本文参考国际上对贫困问题的研究发展,同时结合我国现有贫困状况,构建贫困规模和贫困原因识别体系,并选取甘肃省六合村作为样本村进行问卷调查。实证分析结果表明,按照收入、教育、健康三维度贫困衡量标准,教育维度和健康维度的贫困发生率都大于收入维度的贫困发生率,说明农户的贫困问题开始由生存性贫困向发展性贫困转变。从宏微观层面进行贫困原因分析,发现致贫原因复杂化,微观层面,农户家庭劳动力短缺、教育水平低下、专业技能匮乏导致家庭收入较低;家庭日常生活中,因结婚盖房、因大病重病、因子女教育而致贫、返贫;农业生产方面,农业劳动技能落后、农业劳动工具短缺、自然灾害频繁等造成农业劳动生产效率低下。宏观层面,落后的基础设施、不完善的公共服务制度、较低的信息化水平、稀缺的富农产业等,制约现代农业的发展和人力资本的提升,从长远上影响贫困问题的解决。文章最后根据以上分析,并结合实证分析结果,提出具有针对性的扶贫措施,以期贫困问题的更好解决。本文基本结构如下:首先,论文的第一章,对贫困问题进行相关理论回顾,并对目前国内外有关贫困测量问题的研究情况进行综述。其次,论文的第三、四章,通过经济发展与农村减贫、社会结构转型与农村减贫、农村人口转变与农村减贫、农村市场结构转变与农村减贫等四个部分,分析我国社会经济结构转型下贫困问题的发展变化。总结发现,我国贫困人口及贫困发生率不断下降、出现新的贫困特征、贫困性质发生变化、传统反贫困措施面临挑战。再次,基于以上分析,论文的第五章,结合国际上贫困衡量问题的研究现状,同时根据我国贫困问题的现实情况,构建出了贫困问题及贫困原因识别体系。最后,论文的第六、七章,利用问卷调查数据,对贫困问题进行了实证分析,实证结果表明,农村贫困问题由原来的生存性贫困向发展性贫困转变,致贫原因不断复杂化。基于实证分析结果,对贫困问题的解决提出了具有针对性的政策建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