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审委委员身份、上市资格与上市绩效——基于寻租理论与声誉理论的实证研究

来源 :上海交通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livebody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公司股票发行上市是一种稀缺资源,合理配置上市资源对于资本市场的健康、长久发展有重要的影响。证监会发行审核委员会作为资本市场的资源配置的裁决者,证监会发审会委员投票公正客观是保证资本市场资源分配的关键。  本文采用实证研究方法,利用2004年至2011年间申请在主板、中小板以及创业板上市的公司以及发审委委员身份和任职届数等信息作为研究样本,以每一位发审委委员审核的每家申请上市公司为一个观察单元。以寻租理论和声誉理论作为研究假说的理论基础,研究两个问题,一是从发审委委员身份和任职届次的角度分析不同类别的发审委委员和任职届次对审核产生的影响;二是三个类别的发审委委员和任职届次对其审核通过的公司上市后会计业绩和市场业绩影响如何。通过文章的回归分析,我们可以得到的结论是,在发审委初次任职时,来自中介机构的专家可能会因为初次单位发审委,中介机构受到市场更多地关注,在声誉激励的情况下,来自中介机构的发审委比其他类型的发审委会更加客观公开,但是,随着任职届次的增多,市场对担任发审委的中介机构给予的关注可能会慢慢淡去,并且有寻租动机的第一类和第二类发审委委员对发行审核工作经验以及在发审委人脉资源变得丰富起来,在这两种契机下,这些发审委委员发生寻租行为的可能大大增加。  可见,有任职过发审委委员的中介机构初次任职发审委委员时,会做出较为客观工作的投票,也能较好的配置资本市场的资源。因此如果降低来自某一家中介机构的专家当选发审委委员的次数,从那些从来没有被选举为发审委委员的中介机构中选取专家,那么中介机构的寻租发生的可能性会降低,IPO发行审核委员会中选取来自中介机构的专家即能够在一定程度上保障发行审核工作的专业性和权威性,也能最大程度上降低发生IPO发行审核工作中来自中介机构的寻租可能性。
其他文献
对天津不同程度盐渍化农田(n=4)和荒地(n=4)土壤水溶性有机碳(SOC)和水溶性氮素组成与分布特征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农田和荒地土壤水溶性有机碳(SOC)含量分别为26.1~46.4
数字技术的发展和普及带来了电视产业的变革,消费者需求也随之发生了改变。为适应消费者的新需求,电视视频点播技术应运而生。在此背景下,本文主要研究消费者是否采用视频点播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