秦汉与古罗马农业历史比较研究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aquabluesky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农业是人类“母亲产业”,远在人类茹毛饮血的远古时代,农业就已经是人类抵御自然威胁和赖以生存的根本,农业养活并发展了人类,没有农业就没有人类的一切,更不会有人类的文明。随着社会的发展,公元前221年在华夏大地上诞生了中央集权的大一统的多民族的封建王朝——秦,秦与紧随其后的两汉构成了中国历史上第一个空前强大统一的王朝——秦汉王朝,其统治区域包括现今中国东部地区的全部和西部地区的部分。与此同时,古罗马崛起于地中海北岸的意大利半岛中部地区并最终成为了统一意大利半岛称霸整个地中海地区的霸主,统治区域囊括整个的地中海沿岸地区以及英格兰半岛大部。秦汉和古罗马共同构成了这个时期世界历史的轴心,他们的盛世文明为这个时期其它国家民族所望尘莫及,也为后人所敬仰和缅怀,更成为了历代学者研究、探讨的热门话题,经久不衰。本文采用比较研究的方法对秦汉和古罗马农业的历史进行比较,秦汉和古罗马同处地球的北温带附近地区,在农业生产方面两国的大部分国土都适合作物种植,作物生长过程中都有比较充足的阳光、水分等基本条件。同时,他们之间又存在一定的差异,秦汉之前中国的中原文明代表了当时东亚文明的最高水平,而古罗马在王政时代和共和早期,东边隔海相望有当时高度发达的希腊文明,西边有令人畏惧的强大的迦太基帝国,相对于他们来说,罗马是落后的也是弱小的;同时,在战略纵深上,连绵的广袤土地为秦汉提供了充足的战略纵深,而意大利半岛狭长的地理条件使得罗马失去了一个国家面对强大外部危机所应该具备的战略纵深,因此,秦汉和古罗马在发展方式上就存在一定的差异。本文既有横向上秦汉和古罗马之间的比较,也有纵向上两国农业发展等宏观方面的比较,同时又有两国当时的农业科技、思想和都城的粮食供应等微观层次方面的比较,通过比较,笔者试图通过对与农业有关的科技、管理和制度等方面的探讨来解释导致古罗马文明最终消亡和秦汉文明得以承续的相关因素并试图揭示其中的有关规律。通过研究,笔者发现导致古罗马消亡和秦汉延续的最根本的原因不是外部的威胁,而是他们所选择的农业发展道路和方式。秦汉和古罗马对不同的农业发展道路和方式的选择导致了两国在政治、经济、思想、文化领域等方面的差异。秦汉重农政策的推行不仅发展了社会经济而且增强了各阶级、阶层,各地区、民族之间的认同感,由各民族结合在一起所构成的华夏民族成为了秦汉时期社会的主体,他们拥有当时最先进的生产力,掌握了最先进的生产、管理等方面的技术,从而成为了这时期文明进程的主导者。古罗马在掌握了铁犁牛耕等当时先进的生产技术的同时依然保留奴隶制国家制度,同时对各行省地区的压榨使得它失去了赖以生存发展的基础,在农村日益枯竭、城市日益破败的社会问题得不到解决之后,最终走向了消亡。
其他文献
分销管理是当前国内绝大多数批发型商贸企业以及产供销一体化的制造类企业所采取的销售管理模式。国内市场的迅猛发展使得传统的销售渠道管理模式在新一轮的竞争中风雨飘摇。
由于师生比例过大,我国大学英语写作教学急需计算机作文评分和反馈系统,以减轻教师的评卷负担和促进学生的写作训练,并最终达到提高学生写作能力的目标。目前的研究集中在特
教材编写在教学活动中有着非常重要的地位和作用。教材的质量高低直接影响着教学的效果。近八年来,随着印尼与中国两国各个方面关系的改善。在印尼,尤其是在雅加达,汉语教学
近十年来,我国经济生活中出现了会计信息的严重失真现象,它的发生既说明加强会计监督的重要性和迫切性,又对如何在制度、技术上不断强化和完善会计监督提出了更高的要求。目
中小企业是我国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关乎到中华复兴;中小企业对于河南的意义也是如此,关乎到中原崛起的实施、实现。竞争力理论从诞生到现在日趋完善,指导了无数企业的发展。
家臣专指西周春秋时期卿大夫家内管理家族和采邑事务的官吏。作为一个依附于统治阶层的特殊群体,他们自周初产生之时就开始在卿大夫之家扮演着非常重要的角色。西周晚期以后,
随着经济全球化日益加快,国际资本流动进入了一个新的发展阶段。不仅俄罗斯、印度等新兴经济体国家竞相推出了力度很大的吸引外资新举措,美国、英国等发达国家也加大了对国际
本文从改善城市生态环境条件,创造宜居城市的角度出发,在分析城市森林的概念、范围、分类、发展趋势以及国内外城市森林研究成果与实践经验的基础上,结合我国城市林业与生态
产业集群以农业高新园区为重要载体,是世界各国和地区农业经济发展的一个重要形式,在提升国家、地区竞争力方面发挥着重要的作用。“以农为本”是中国一贯坚持的政策,党中央
随着计算机技术和地理信息系统技术的发展,以手工、纸质为主的传统地质资料分析、管理方式代之以计算机硬件为基础,空间分析、资源分配为主要内容的地学信息技术,正朝着地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