骨质疏松性椎体压缩骨折的临床相关研究和意义

来源 :河北医科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shrimpdragon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第一部分骨质疏松性胸腰段椎体压缩骨折与腰椎滑脱的临床相关性目的:临床上,骨质疏松性胸腰段椎体压缩骨折的患者常常合并有腰椎滑脱,并具有一定的普遍性。本研究试图探讨骨质疏松性胸腰段椎体压缩骨折与腰椎滑脱的临床相关性。方法:回顾性分析河北医科大学第三医院脊柱外科自2018年9月至2020年9月因骨质疏松性胸腰段椎体压缩骨折就诊的患者208例(骨折组,n=208),以及同期诊断为骨质疏松症的老年患者250例(非骨折组,n=250),观察两组患者中腰椎滑脱的发生率。同时,纳入同期于我科就诊的老年骨质疏松症患者75例,其中合并峡部裂型腰椎滑脱患者25例(峡部裂滑脱组,n=25),退变性腰椎滑脱患者25例(退变性滑脱组,n=25)以及无腰椎滑脱患者25例(非滑脱组,n=25);所有患者均行全脊柱拼接正侧位X线,收集脊柱-骨盆影像学参数进行对比。结果:骨折组和非骨折组在年龄、性别、BMI、BMD方面无明显统计学差异(P>0.05)。骨折组中腰椎滑脱的发生率(10.1%,21/208)明显高于非骨折组(4.8%,12/25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4.763,P=0.029);骨折组中有外伤史者的发生率(51.0%,106/208)明显高于非骨折组(13.6%,34/25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74.673,P=0.000)。将有无腰椎滑脱和外伤史纳入二分类Logistic回归分析模型,腰椎滑脱(OR=2.273,95%CI=1.030-5.017,P=0.042)和外伤史(OR=6.622,95%CI=4.203-10.432,P=0.000)与骨质疏松性胸腰段椎体压缩骨折独立相关。峡部裂滑脱组、退变性滑脱组与非滑脱组,三组在年龄、性别、BMI、BMD、PT以及SVA方面无明显统计学差异(P>0.05);在PI、SS、LL、TLK、TK方面有明显统计学差异(P<0.05)。其中,峡部裂滑脱组与退变性滑脱组的PI、SS、LL、TLK、TK均明显大于非滑脱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但峡部裂滑脱组与退变性滑脱组在PI和SS方面无明显统计学差异(P>0.05);而峡部裂滑脱组中的LL、TLK和TK明显大于退变性滑脱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小结:腰椎滑脱以及有外伤史是骨质疏松性胸腰段椎体压缩骨折的危险因素。腰椎滑脱导致骨质疏松性椎体压缩骨折的可能机制是:当老年骨质疏松症患者合并腰椎滑脱时,会改变脊柱-骨盆参数,进而导致胸腰段局部应力增加等脊柱生物力学的变化;同时,由于腰椎滑脱的存在,也会增加胸椎和胸腰段后凸,可能会对身体功能产生不利影响,而身体功能差也是诱发跌倒的高危因素。第二部分经皮椎体成形术与经皮椎体后凸成形术治疗老年骨质疏松性极重度椎体压缩骨折的疗效对比目的:目前针对骨质疏松性极重度椎体压缩骨折患者如何选择经皮椎体成形术(Percutaneous vertebroplasty,PVP)或椎体后凸成形术(Percutaneous kyphoplasty,PKP),文献报道相对较少,尤其是缺乏对比性研究。本研究对比分析PVP与PKP治疗老年骨质疏松性极重度椎体压缩骨折的临床疗效及安全性。方法:回顾性分析河北医科大学第三医院脊柱外科自2012年9月至2015年9月行PVP或PKP治疗的老年骨质疏松性极重度椎体压缩骨折57例,根据手术方式不同分为PVP组31例和PKP组26例。所有患者至少随访2年以上。比较两组患者术前、术后1d及末次随访时伤椎前缘高度、局部Cobb角、疼痛视觉模拟评分(Visual analogue scale,VAS)、Oswestry功能障碍指数(Oswestry disability index,ODI)的变化以及骨水泥渗漏、邻近椎体骨折等术后并发症的发生情况。结果:所有手术均顺利完成,共57例患者获得完整随访,其中PVP组31例,PKP组26例,男23例,女34例;年龄6485岁,平均75.0岁。术后平均随访2.7年,骨折椎体平均压缩率为73.3%。PVP组和PKP组在年龄、性别、BMI、BMD、病程、椎体压缩、手术水平、平均住院时间和随访方面无显著性差异(P>0.05)。PVP组患者的手术时间为(29.6±3.3)min,少于PKP组的((37.4±4.2)min,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7.851,P=0.000)。两组患者术后1d及末次随访时VAS、ODI评分及局部Cobb角较术前均有改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PKP组患者术后1d及末次随访时伤椎前缘高度较术前均有改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PVP组术后伤椎前缘高度与术前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间术后1d及末次随访时VAS、ODI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间术后伤椎前缘高度及局部Cobb角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中发生骨水泥渗漏15例(26.3%),无肺栓塞、脊髓神经损伤发生。随访期间共5例(8.8%)患者继发邻近椎体骨折。两组骨水泥渗漏率及邻近椎体骨折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小结:对于老年骨质疏松性极重度椎体压缩骨折的治疗,PVP和PKP手术均能显著减轻患者的疼痛症状。此外,PKP手术对椎体高度的恢复和局部后凸畸形的矫正方面优于PVP手术,但PKP的手术时间明显长于PVP。PKP手术在骨水泥渗漏率和邻近椎体压缩骨折发生率方面相对于PVP手术并未表现出明显的优越性。第三部分骨水泥拖尾技术在经皮椎体后凸成形术治疗Kummell病中的应用目的:近年来,越来越多的经皮椎体成形术(Percutaneous vertebroplasty,PVP)和经皮椎体后凸成形术(Percutaneous kyphoplasty,PKP)治疗Kummell病术后出现延迟性骨水泥松动或移位的失败病例被报道。本研究试图探讨骨水泥拖尾技术在PKP治疗Ⅰ期和Ⅱ期的Kummell病中能否降低骨水泥松动和移位的发生率。方法:回顾性分析河北医科大学第三医院脊柱外科自2015年1月至2019年1月行PKP手术治疗的75例单节段Ⅰ期和Ⅱ期Kummell病患者临床资料。根据术后侧位X线片上是否有骨水泥拖尾征象,将患者分为拖尾组(n=39)和非拖尾组(n=36)。所有患者至少随访1年以上。比较两组患者术前、术后1d及末次随访时伤椎前缘高度、局部Cobb角、疼痛视觉模拟评分(Visual analogue scale,VAS)、Oswestry功能障碍指数(Oswestry disability index,ODI)的变化以及骨水泥渗漏、邻近椎体骨折、骨水泥松动或移位等术后并发症的发生情况。结果:所有手术均顺利完成,共75例患者获得完整随访,其中男性29例,女性46例,平均手术年龄72岁,术后平均随访1.6年。拖尾组和非拖尾组患者在年龄、性别、体重指数(Body mass index,BMI)、骨密度(Bone mineral density,BMD)、病程、椎体压缩、手术水平、平均住院时间、骨水泥量、随访时间等方面无显著性差异(P>0.05)。而拖尾组手术时间[(37.6±4.8)min]长于非拖尾组[(34.9±4.3)min],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2.558,P=0.013)。两组术后1d及末次随访时VAS评分、ODI评分、局部后凸角及骨折椎体前高与术前比较均有显著性差异(P<0.05),但两组间无显著性差异(P>0.05)。术中发生骨水泥渗漏11例(14.7%),无肺栓塞、脊髓神经损伤发生。随访期间,发生骨水泥松动或移位4例(5.3%),其中,拖尾组发生骨水泥松动或移位的发生率(0/39)低于非拖尾组(4/36),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48);此外,共4例(5.3%)患者继发邻近椎体骨折。两组间骨水泥渗漏率及邻近椎体骨折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小结:PKP手术治疗Ⅰ期和Ⅱ期的Kummell病,不仅能够减轻疼痛症状,而且有助于恢复伤椎高度,矫正局部后凸畸形,且骨水泥渗漏等并发症发生率较低,安全性较高。采用骨水泥拖尾技术能够有效降低PKP术后骨水泥松动或移位的发生率。
其他文献
世界自然遗产保存和发育了大面积的原生植被和多样而特殊的生态系统空间格局,承载着重要的生态系统服务价值与功能,蕴含着丰富的科学价值、经济价值、美学价值等多重价值,是大自然馈赠给人类的宝贵财富。岩性基底是影响区域生态环境差异的一个重要条件。岩性引起的水土资源配置和养分地球化学循环过程差异制约着区域植被的时空格局。岩石类型和地貌演化阶段决定着区域生境土壤空间异质性规律,而表层水和土壤斑块空间异质性又往往
全球变暖已对人类赖以生存的陆地生态系统产生了巨大威胁,植被是陆地生态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环境变化的“指示器”;植被生长受到许多因素共同影响,气候的影响作用不可忽视,其中温度和降水最为明显,也是许多研究的重要研究因子。深入分析植被的时空变化及其对温度降水变化的响应关系研究,一方面可以评估区域环境状态,另一方面反映区域气候的变化特征,研究结果对生态环境可持续发展战略的政策制定和工作开展具有重要意义
随着锂资源需求量的急剧上升,广大研究者在关注伟晶岩型锂资源和卤水型锂资源开发利用的同时也开始关注黏土型锂资源的开发利用。由于目前黏土型锂资源的开发利用工艺通常存在浸出液杂质元素多、反应不易控制、浸出液和浸出渣酸性过强、环境污染严重等问题,因此本研究基于绿色提取的思路,在查清黏土型锂资源基本矿物学特征的前提下,提出采用焙烧-盐浸出工艺对黏土型锂资源进行浸出,以期实现黏土型锂资源的绿色环保、高效浸出。
碳酸盐岩风化后的残留物是喀斯特区土壤的主要来源,由于喀斯特地区成土速率缓慢、土层浅薄、土壤环境脆弱,碳酸盐岩风化后残留物极少,土壤形成速度极慢,从而导致一系列生态环境问题,威胁到喀斯特地区生态系统健康的恢复与区域可持续发展,因此,土壤问题是喀斯特生态系统健康(Karst Ecosystem Health,简称KEH)诊断研究中首先需要考虑的问题。然而,以往通用普适的生态系统健康诊断方法尚未考虑碳酸
岩溶型铝土矿,是覆盖在灰岩、白云岩等碳酸盐岩凹凸不平岩溶面上的铝土矿,贵州铝土矿占全国储量的17.1%,位居全国第二。为了探明黔中岩溶型铝土矿区苔藓植物的生物多样性和金属富集特征,特进行如下研究。在2013年12月和2014年11月,通过对黔中岩溶型铝土矿区的苔藓植物的全面调查,共采集苔藓植物标本690份,经鉴定分析得出,苔藓植物多样性共有如下特征:(1)苔藓植物共计25科54属112种。其中,苔
对喀斯特山地铝土矿(广西和贵州)进行矿区选择、样地划分、苔藓采集、物种鉴定,芽胞观察等研究,在广西设置设计7个采样地29类环境,共采集753份标本;贵州设置5个采样地23类环境,共采集690份标本。经过鉴定共发现苔藓植物33科77属197种。其中,苔类9科9属11种,角苔1科1属1种,藓类23科67属185种。其中,广西喀斯特铝土矿区苔藓植物22科49属115种,其中苔类5科5属6种,藓类17科4
报纸
偶氮芳香族化合物在自然界广泛存在,而且每年以数百万吨的数量被制造出来。许多偶氮芳香族化合物在化工工业上有重要用途,但该类化合物在使用过程中往往会造成严重的环境污染。2-萘酸是一种在化学结构上类似偶氮芳香族物质基本结构萘磺酸的化合物,研究2-萘酸的微生物代谢途径,确定其代谢过程中的酶系统以及对应的代谢基因,可以为偶氮类化合物的微生物降解提供理论依据,为通过基因工程技术构建多功能高效的环境污染物降解菌
燃气作为重要的能源之一,在生活与生产中发挥着重要作用。本文首先调研分析了燃气运营呈现出的自动化、精准化、便捷化等发展趋势,并指出当前面临的数据获取不全面、信息系统不兼容、运营操作不精确、用户服务不便捷等挑战。在此基础上,将数字孪生技术与燃气供给侧、输配侧和需求侧的关键场景、关键对象、关键服务紧密结合,提出了数字孪生智慧燃气系统,从物理实体、虚拟模型、数据中心、信息系统及应用服务等五个方面阐述其体系
为明确新疆地区沥青改性研究现状,系统调查并梳理了新疆基质沥青、SBS改性新疆沥青、胶粉改性新疆沥青研究成果,对比分析新疆沥青改性前后性能差异;基于沥青组分与改性机理探究新疆沥青的改性难题;总结新疆改性沥青性能提升工艺研究成果。结果表明:新疆沥青改性后,其高低温性能、抗疲劳能力有较大提升,经SBS改性后针入度降低18%~20%、软化点提升28%~30%、延度提升39%~52%,经胶粉改性后针入度降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