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非粘结性粉煤主要包括两大类:一类是以无烟煤为代表的高阶粉煤,该煤种具有高度缩合的芳香碳-碳交联结构(芳香片层的芳香环数R≈12~40,芳碳率fa≈1,芳香层片层间距d002≈0.34 nm),趋于石墨化,表现出显著的化学稳定性,炭化过程中无法软化熔融,因而没有粘结性。另一类是褐煤和长焰煤等低阶粉煤,该类煤分子结构中多为三维交联结构,芳香层片较小(R≈2,fa≈0.7,d002>0.38 nm),具有多方向任意取向性,结构单元间的活动性较差,热解过程中无粘结性或粘结性很低。以高阶粉煤为原料生产铸造用炭化型煤(也称铸造焦)和以非粘结性粉煤为原料生产气化用炭化型煤(也称气化焦),是实现粉煤清洁高效利用、保障高端铸造和现代煤能源化工基础原料供给的重要技术途径之一。针对这一技术中的三大关键环节:①研发价廉高效的型煤粘结剂;②认识粘结剂与非粘结性粉煤粘结炭化机理;③研制优质炭化型煤/焦,本文提出了在亚临界H2O-CO中改性褐煤制粘结剂、并将其用于制备优质铸造用和气化用炭化型煤/焦的总思路。基于该思路,主要开展4方面研究:①亚临界H2O-CO体系中Fe催化褐煤改性增粘;②改性提高煤粘结性的作用机制;③基于煤改性粘结剂的型煤粘结炭化机理;④优质铸造用和气化用炭化型煤/焦的研制。研究结论如下:1.明确了fe基催化剂、带孤对电子的极性co和亚临界h2o对褐煤改性增粘的影响及相互作用。fes催化剂对煤改性增粘具有显著的催化作用,其催化的实质在于协同促进了水煤气变换、褐煤热解和加氢等反应。fes催化剂提高了co转化率、促进了煤热解,导致反应体系中产生更多的活性氢h?和自由基,以利于褐煤向粘结性煤结构转变。co通过wgsr向体系供氢,提高co初压可推动活性氢h?向煤内部结构扩散以稳定褐煤热解产生的自由基;同时,吸附态的co可诱导临近原子的电子云向其偏移,导致相应化学键变弱、断裂。亚临界h2o是提供活性氢源的媒介,并可促进煤中含氧官能团的脱除,削弱反应物间相界面及相内扩散的阻力。在催化剂添加量6.0wt%、co初始压力4.0mpa和水煤比1.0条件下,三者共同作用使褐煤改性后制得的煤改性粘结剂粘结指数gri达到90以上。2.认识了fe催化亚临界h2o-co体系对煤结构调变的作用,以及体系供氢量、煤改性产物的结构特征与煤粘结性能间的关系。氢的供给与煤结构单元中化学键裂解速率相匹配是煤改性增粘的关键因素。适度供氢和自由基适当重排有助于生成具有较高分子缔合度、富含烷基及芳烃结构的沥青质等粘结物。co转化率xco反映了体系中的供氢量,当xco在36.48%~43.48%范围时,褐煤的粘结指数gri由0提高至88~96。3.建立了亚临界h2o-co体系中产生的活性氢h?与适度重排的自由基∑r?生成粘结物使褐煤增粘的机理:①活性氢h?的生成。催化剂fes促进体系中h2o与co发生wgsr生成活性氢h?。②褐煤的热解及自由基∑r?的生成。在吸附态co、活性氢h?和fes催化热解和水解作用下,褐煤中醚、酯和烷基等共价键的连接受到破坏,并生成大量自由基∑r?。③自由基的重排及粘结物的生成。煤中芳香自由基重排聚合以生成中等分子量的多环芳烃自由基,这些自由基可被体系中的活性氢稳定而形成沥青质等粘结性物质,从而大幅提高了煤粘结性。4.认识了基于煤改性粘结剂制备的型煤在炭化过程中的结构变化特性:①炭化温度在300oc时,其表面形态、孔结构和比表面积变化不大。②当温度升至500oc时,型煤发生了剧烈的裂解反应,形成了发达的孔隙结构,煤中原有定向微晶结构被打开,微晶片层参数la由室温时的21.25急剧下降到9.03。③继续升高炭化温度至900oc,炭化型煤的微孔塌陷,比表面积急剧减小,较高的热解温度和开放的大分子结构促进了粘结剂和无烟煤的相互作用,使得微晶片层尺寸la显著增加至14.60。5.掌握了型煤在炭化过程中的自由基变迁规律:①型煤在700oc左右时进入缩聚反应阶段,形成了更多共振稳定的自由基缩聚物,增加了自由电子交换频率,使得epr线型由gaussian型转变为lorentzian型;②粘结剂与无烟煤共热解过程中存在自由基的诱发效应,使得型煤在裂解阶段的自由基浓度ng远高于无烟煤和粘结剂单独炭化时的ng值;③热解形成的自由基在700oc后发生了强烈的相互作用,导致型煤配料在900oc炭化后的自由基浓度ng大幅下降。6.建立了型煤炭化时自由基浓度ng和微晶参数la变迁规律与炭化型煤强度的关联。型煤分别在500oc和900oc炭化后的自由基浓度比值ng500/ng900和二者微晶参数的差值(△la=la900-la500)与炭化型煤强度线性相关(ng500/ng900∝△la=la900-la500∝m40)。型煤裂解阶段,粘结剂能够促进自由基生成并维持煤大分子结构的开放状态,同时由其热解生成的自由基在缩聚阶段又可与煤大分子自由基充分反应,以促进微晶有序排列和芳香稠环缩合,这将使得非粘结性煤形成牢固的粘结,从而提高炭化型煤强度。7.提出了型煤粘结炭化的四个阶段:①干燥和粘结剂的软化(室温~300oC),冷型煤受热干燥,粘结剂中轻质组分开始分解。②热分解起始阶段(300~500oC),煤中侧链及原有的交联结构开始分解,呈现出较为开放的结构体系,粘结剂热解生成的自由基向其内部渗透。③热解-粘结缩聚阶段(500~700oC),煤和粘结剂热解生成的自由基相互作用,通过形成碳-碳结合的聚合结构实现煤料的粘结。④型煤固化收缩阶段(700~900oC),在进一步的加热和缩聚过程中,分子结构向有序化和紧密化发展,最终形成了以缩聚芳烃为主、结构致密的炭化型煤。8.基于研发的粘结剂,研制出落下强度SI450为98.95%的优质铸造用炭化型煤/焦,且由其熔炼生铁获得的铁水温度高(1450-1470oC)、波动小(±20oC),完全能满足冲天炉熔炼使用要求;研制出具有强度高(SI425>95%)、热稳定性好(TS+6>95%)和反应性适宜(CRI为45%~63%)的气化用炭化型煤/焦,其在3.0MPa加压固定床气化的粗煤气产率为2770~2810 Nm3/t,合成气(CO+H2)产率为1887~1946 Nm3/t,优于无烟块煤的气化指标,且气化废水中高毒性污染物含量极低,是一种洁净的固定床气化用原料。以本研究为基础,形成了以非粘结性粉煤为原料生产铸造用和气化用炭化型煤/焦的产业化技术,并获得了企业应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