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 基于实验室前期研究结果以及方-效-证相关理论,采用类方对比研究的方式探讨DMN诱导的肝纤维化大鼠模型在肝纤维化向肝硬化发展阶段的中医证候属性并阐明茵陈蒿汤及其组分配方抗肝纤维化的效应机制。 方法: 1.茵陈蒿汤类方比较研究:制备二甲基亚硝胺(dimethylnitrosamine,DMN)诱导的肝纤维化大鼠经典模型,在肝纤维化已经形成并向肝硬化进展期(即2周末,3周初)给予具有清热利湿功效的茵陈蒿汤、茵陈五苓散和栀子柏皮汤干预治疗,4周末杀鼠取材,观察各组一般情况、肝组织病理、血清肝功能、肝组织羟脯氨酸(hydroxyproline,Hyp)含量等指标,根据“方证相应”理论及“以方测证”的思维方法综合判断DMN诱导肝纤维化大鼠模型的证候属性。 2.茵陈蒿汤及其组分配伍药效研究:基于前期均匀设计和正交试验结果,以主要活性组分--栀子苷、绿原酸、大黄多糖、大黄酚四个组分的不同比例配伍组方(AZ组和BZ组)干预DMN大鼠肝纤维化模型,茵陈蒿汤原方作为参照,以肝功能、肝组织病理和Hyp等指标综合评价其抗肝纤维化效应,筛选出抗肝纤维化的最优组方。 3.茵陈蒿汤及组分配伍抗肝纤维化机制研究:优选方AZ与茵陈蒿汤干预DMN诱导的肝纤维化大鼠模型,再次验证组分配伍优选方抗肝纤维化效应。采用免疫组化法观察肝组织α-平滑肌肌动蛋白(α-smoothmuscleactin,α-SMA)、Ⅰ型胶原(TypeⅠcollagen,col-Ⅰ)表达水平;采用蛋白免疫印迹方法观察肝脏组织α-SMA、转化生长因子(transforminggrowthfactor,TGF)β1、CD68、白介素(interleukin,IL)1β、IL-6、基质金属蛋白酶(MatrixMetalloProteinases,MMP)13/14、细胞外信号调节激酶(extracellularsignal-regulatedproteinkinases,ERK)及其磷酸化蛋白,MAPK/ERK激酶(MEK)及其磷酸化蛋白的表达情况;流式细胞微球阵列法(cytometricbeadarray,CBA)分析肝组织中肿瘤坏死因子(tumornecrosisfactor-α,TNF-α)、干扰素-γ(interfeton-γ,IFN-γ)、IL-10蛋白表达情况。 结果: 1.茵陈蒿汤类方比较研究:茵陈蒿汤、茵陈五苓散和栀子柏皮汤都可以改善DMN诱导的大鼠肝纤维化,但三方侧重不同。与模型组比较,茵陈蒿汤组可以显著提高大鼠肝体比值(P<0.01),减低腹水发生率;显著改善肝组织病理,降低肝组织Hyp含量及肝脏胶原增生程度(P<0.01);显著降低血清ALT、AST、GGT活性和血清TBIL含量,提高血清ALB含量(P<0.05或P<0.01)。茵陈五苓散组可显著降低血清TBil含量(P<0.01),对肝组织病理影响不明显;而栀子柏皮汤组可以显著减低肝组织Hyp含量(P<0.05),但对肝功能影响较小。综合比较茵陈蒿汤组作用最优。 2.茵陈蒿汤及其组分配方药效研究:与同期模型组比较,茵陈蒿汤组、AZ组、BZ组都显著地提高了大鼠肝体比值(P<0.01或P<0.05),降低了腹水发生率,改善了肝组织病理。其中,茵陈蒿汤组和Az组都显著降低肝组织Hyp含量及肝脏胶原增生程度(P<0.01)并显著改善了肝功能(P<0.05或P<0.01);AZ组显著降低了血清ALT活性和TBil含量、提高了血清ALB含量(P<0.05或P<0.01);BZ组可以显著地减低血清AST和GGT活性,对肝组织Hyp含量也有降低趋势,但不及茵陈蒿汤及AZ组。综合比较AZ组优于BZ组。 3.茵陈蒿汤及组分配伍抗肝纤维化机制研究:再次验证了AZ组对DMN诱导肝纤维化大鼠模型的有效性。与同期模型比较,茵陈蒿汤及AZ组显著地抑制了肝组织中TNFα、CD68、IL-1β、IL-6的蛋白表达(P<0.05或P<0.01),促进了IFN-γ、IL-10的蛋白表达(P<0.05);茵陈蒿汤组及AZ组显著抑制肝组织中α-SMA、col-Ⅰ蛋白的表达(P<0.01),且AZ组效果更佳;茵陈蒿汤组及AZ组显著抑制了肝组织TGFβ1、MMP14蛋白表达(P<0.01),促进了MMP13的蛋白表达(P<0.01);茵陈蒿汤组及AZ组显著抑制了肝组织ERK蛋白44位点的磷酸化(P<0.01),对42位点作用不明显;茵陈蒿汤组及AZ组显著抑制了肝组织MEK蛋白的磷酸化表达(P<0.05)。 结论: 1.DMN诱导的肝纤维化大鼠模型存在湿(瘀)热内蕴的中医证候病机,且属于湿(瘀)热并重型。 2.优选组分复方AZ能够显著地抑制DMN诱导的肝纤维化模型的慢性炎症损伤和纤维化。 3.茵陈蒿汤和优选组分复方AZ能够显著地抑制KCs的激活,抑制炎症反应,促进胶原的降解,抗肝纤维化;其机制主要与调控库普弗细胞功能有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