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张爱玲是战争的亲历者,她将自己的战争体验融入到文学创作中,形成了独特的战争叙事。本文主要讨论张爱玲四十年代小说的战争叙事,以《倾城之恋》《沉香屑第一炉香》《花凋》《等》《封锁》等作品为重点讨论对象。张爱玲四十年代小说的战争叙事不仅集中在战争时期,还包括战争前夕社会的动荡不安,市民惶恐茫然的生活状态等。战争叙事的内容表现了战争给普通市民生活带来的威胁和恐惧,以及在战争威胁下的普通市民的众生相。张爱玲笔下没有轰轰烈烈的革命,而是一地鸡毛的琐碎生活;没有舍生取义的英雄,而是肩负着时代重量的普通市民。爱情故事是张爱玲四十年代小说战争叙事的重要内容,她借助爱情故事窥探出人性的复杂。张爱玲四十年代小说的战争叙事没有局限于流血和炮火,而是放眼整个时代和历史,将主题定位在揭示文化的冲击、人性的弱点上。张爱玲通过对战争主题的揭示,凸显出她对战争的态度以及战争给普通市民的现实生活和精神世界带来的巨大影响。张爱玲四十年代小说战争叙事的主要特征是战争时空和个体时空的对峙,在其四十年代的小说中这两种时空紧紧融合在一起,又存在着相互对峙的趋势。张爱玲具有过人的洞察力,善用比喻是她四十年代小说战争叙事的另一大特征。她常用生活中常见的事物和感受作为喻体,更精准地突出普通市民在战争背景下的心理特征和生活状况。张爱玲笔下的喻体多是衰败、悲凉、沉寂的形象,使得她的作品笼罩在悲凉和凄清之中。张爱玲四十年代小说的战争叙事不直接写战争,而是聚焦人情冷暖,描摹生活细节,在字里行间渗透着战争的威胁。战争作为一种背景始终渗透在张爱玲四十年代的小说之中,既是历史的真实再现,也是她内心情感的流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