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党的“十八大”提出了“海洋强国”战略,使海洋产业转型升级、海洋产业结构优化成为发展我国海洋经济的制高点。海洋渔业是海洋经济不可或缺的组成部分,近年来,我国海洋渔业结构性矛盾突出:近海海洋渔业资源衰退,海洋捕捞能力过剩;渔业三产业之间结构失衡;渔业发展方式粗放,基础设施落后,海域环境恶化,水产品质量安全难以保证。海洋渔业转型是实现海洋渔业产业结构优化,渔业经济可持续发展的有效途径。供给侧改革背景下的海洋渔业转型升级,不仅是对发展滞后的传统海洋渔业的替代,也是一个系统的转型和系统内部结构的调整。论文主要工作和结论如下:第一,在总结国内外关于海洋渔业产业结构理论与海洋渔业转型研究的基础上,本文对海洋渔业转型升级的国际背景和国内背景进行了介绍,论述了我国海洋渔业转型的理论意义与现实意义,参考现有文献阐述了海洋渔业转型的相关理论概念及发展现状。第二,基于我国海域污染与渔业产值EKC关系的分析,发现海域污染指标与渔业经济指标间关系呈“N”型或“U”型,并均处于上升阶段,表明我国海域污染状况在不断恶化并阻碍着渔业经济的可持续发展,渔业转型升级成为必然选择。此外,分析了日本海洋渔业发展经验对我国的借鉴意义。第三,构建海洋渔业转型成效指标体系,运用AHP和变异系数组合赋权综合评价法,对我国海洋渔业转型成效进行测度,利用Kernel密度估计及ARCGIS技术对结果进行时空演化分析。研究结果表明,中国海洋渔业转型成效呈提升态势,地区差异存在但逐渐缩小;海洋渔业转型对渔民转产转业存在“挤出效应”。第四,对我国海洋渔业的转型现状,从多层次、多角度提出进一步优化产业结构,促进海洋渔业转型升级的对策建议。借鉴日本海洋渔业的发展经验,可选择积极推动海洋牧场建设,继续引导渔业第一产业向二、三产业转移的路径,实现中国海洋渔业多方面、全方位的转型升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