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消渴病是中医常见的疾病名,临床以烦渴、多饮、多食、多尿、疲乏消瘦为典型症状。糖尿病属中医“消渴病”的范畴,目前已成为严重危害人类健康的全球性流行的多发病。努力探索和积极寻找治疗及控制消渴病的理想方法和方药,已成为当今世界医学界亟待解决和攻克的重点课题之一。本文回顾了消渴病的中医相关阐述、病因病机及诊断治疗,探析了《金匮要略》和历代主要医家治疗消渴病的规律以及肾气丸治疗消渴病的研究进展,旨在为临床治疗消渴病提供更加行之有效的治疗思路和方法;并通过文献研究和整理归纳的方法,探索中医治疗消渴病的证治规律,期望能为消渴病的防治提供更多借鉴和新的思路。本研究的主要内容摘要如下:运用文献学的方法,收集整理古今文献,对历代主要医家关于消渴病的论述进行了全面总结和回顾,系统阐述了消渴病的病名沿革、病因病机、证型分类、治则方药等诸多方面,力求从整体上认识消渴病辨证论治的发展规律,归纳了消渴病的病因病机、诊治方法,为今后的研究奠定文献基础。系统整理和归纳《金匮要略》对消渴病的认识,探索经典论述对后世诊治的指导与影响,阐明张仲景提出以治肾为本的思想以及《金匮要略》对消渴病及并发症提出治疗的方法与方药,对后世及近代临床医家影响深远,对于指导临床至今仍有现实意义。系统整理及探索从古至今著名医家对《金匮要略》肾气丸的认识、继承与发挥。从文献研究梳理得出,多数医家认为肾气丸为温肾化气之剂,并非温补肾阳之方,故名“肾气丸”,而非“肾阳丸”,而其临床应用更是广泛,适用于内外妇儿各科疾患,充分显示经方在临床应用中无限的生命力。论文阐述了该方的作用为利水湿、畅气机,活血脉、助气化,通补开合、调阴阳,提示肾气丸是布化润燥之方、水火既济之方、收摄肾气之方、通补先天之方、化气利水之方、温补命门之方。因此,分析研究肾气丸的方剂组成,探析其中的用药规律,对更好地发扬中医辨证治疗的优势具有极为重大的意义。今后,还需要从现代实验学的角度加大对此古方、名方的研究,探究其作用机理,以更好地指导临床。论文提出,糖尿病病情复杂多变,病程迁延漫长,历代医家从不同的角度和病程当中不同的时段进行观察提出诸多病机学说,有助于开拓消渴病的治疗思路。阴虚、气虚、气阴两虚和阴阳两虚等都是糖尿病发展到某一阶段的辨证特征,是病情演变的结果,代表着病程当中某一阶段的病情态势。所以治疗糖尿病应当用变通的方式,分期辨证治疗。强调养阴清热是根本,益气活血是关键,阴阳双补防兼证。总之,理论的研究终将是为了临床服务。中医理论的研究和表述是为了更好的指导临床。《金匮要略》和历代医家对消渴病的学术思想和治疗经验,对现代治疗消渴病仍然有一定的影响,并在临证时予以借鉴。本研究不可避免还有很多不能令人满意的地方,在以后的工作中还将进一步完善每一个工作环节,以期应用于临床,并最终能指导临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