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社会性别预算不仅审查财政支出对男性和女性社会成员造成的不同影响,同时还考察收入来源的社会性意义,其最终目的是基于消除男女不平等现象,更确切地说,是基于通过提高女性的社会经济地位这一着力点来实现性别平等。该概念从1995年开始引入中国后,经过二十年的发展,目前已呈现方兴未艾的态势。国内社会性别预算研究与实践的步伐明显加快,不论是研究文献和与之相关的学术活动,还是地方政府层面上的社会性别预算项目试点均陆续出现。但是我国进行的社会性别预算实践中,一直都面临着公共政策与性别预算的整合、长期与短期改革成效的协调等问题,以及如何在地区间进行横向推广等各种挑战。 本文以社会性别为视角,以浙江省温州市鹿城区这一还未主动实行社会性别预算的地区为研究案例,以性别预算理论为研究基础,运用公共管理政策分析研究方法,关注该地区在社会性别预算所涉及的收支两翼中的一翼,即财政支出结构的变迁下,教育、医疗、就业、生育、养老等财政支出变量的性别公平性,考察该地区近年来的地方财政支出安排及支出政策调整过程中是否体现了社会性别意识,评估其财政支出政策执行过程中对不同性别的影响,不仅包括当年支出安排的影响,还包括近年来支出变化的影响。在借鉴国际和国内其他一些地区相关经验的基础上,为我国地方政府在财政支出结构优化方面提出一些具有可行性的政策建议,希望对提高地方政府财政支出政策的社会性别敏感性有所帮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