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探讨急性冠脉综合征合并高血压患者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Percutaneous Coronary Intervention,PCI)前后动态血压的变化特点及PCI对急性冠脉综合征合并高血压患者动态血压的影响,对急性冠脉综合征合并高血压患者围PCI术期血压管理提供参考依据,指导临床治疗。 方法:选取2015年12月到2016年9月在内蒙古自治区人民医院心血管内科住院,确诊为“ACS合并高血压”并行择期冠状动脉造影术确诊至少有一支冠状动脉及(或)其分支血管管腔狭窄≥70%并行完全血运重建(冠状动脉支架置入术)的60例患者为研究对象。研究对象均正常口服降压药物并根据ACS的治疗原则给予规范的药物治疗,包括抗凝药物、抗血小板药物、β-受体阻滞剂、硝酸盐类药物、他汀类药物、血管紧张素转换酶抑制剂、血管紧张素II受体拮抗剂1周后行PCI术且全部成功。将研究对象分为4组: 1、前降支组:以前降支为病变血管的15例患者。 2、回旋支组:以回旋支为病变血管的15例患者。 3.右冠状动脉组:以右冠状动脉为病变血管的15例患者。 4.多支血管病变组:以多支血管为病变血管的15例患者。 详细记录患者的临床资料,在临床心功能允许、病情相对稳定的情况下通过使用日本A&D CO,LTD公司的TM-2430型袖带式24小时动态血压监测仪记录研究对象PCI术前1天及PCI术后3天动态血压的各项指标(包括24小时血压平均值、白昼血压平均值、夜间血压平均值、最高收缩压、最低收缩压、最高舒张压、最低舒张压、白昼血压负荷值、夜间血压负荷值、昼夜节律、血压变异系数(24小时血压变异系数、白昼血压变异系数、夜间血压变异系数)、清晨血压),用软件SPSS17.0对动态血压的各项数据进行统计学分析。 结果: 1.当前降支为病变血管时,PCI术前与术后3天各动态血压指标变化结果显示:PCI术后血压较术前升高,差异均有显著的统计学意义(P<0.01)。 2.当回旋支为病变血管时,PCI术前与术后3天各动态血压指标变化结果显示:PCI术后血压较术前降低,差异均有显著的统计学意义(P<0.01)。 3.当右冠状动脉为病变血管时,PCI术前与术后3天各动态血压指标变化结果显示:PCI术后血压较术前降低,差异均有显著的统计学意义(P<0.01)。 4.当多支血管病变时,PCI术前与术后3天各动态血压指标变化结果显示:PCI术后血压较术前降低,差异均有显著的统计学意义(P<0.01)。 结论: 1.对前降支行PCI术时,术后血压升高。 2.对回旋支、右冠状动脉及多支血管行PCI术时,术后血压降低。 3.PCI术能显著改善急性冠脉综合征合并高血压患者自主神经功能,影响动态血压指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