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元化经营对银行业绩、风险的影响——基于我国40家商业银行2006年-2012年财务数据的实证研究

来源 :西南财经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yaozhongli00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本文的主要目的是对多元化经营给我国商业银行业绩和风险带来的影响进行实证检验。自2006年,我国加入世界经济贸易组织的过渡期结束以后,我国监管机构取消了外资法人银行在华经营人民币业务的限制,中国的金融市场全面对外开放,越来越多的外国银行进入到中国的金融市场中。与此同时,国内市场上各类非银行金融机构迅速发展,互联网理财产品异军突起,商业银行传统的存贷款业务不断被侵蚀。行业环境的变化、非利息业务的高额利润、提高了的资本充足率等因素共同推动了国内商业银行的多元化进程。受分业经营的监管要求的限制,国内商业银行多元化经营主要是通过内部业务创新,发展中间业务、投资业务等,而有实力的大型银行还会选择通过成立控股或全资的子公司来涉足保险、证券、信托等非银行类金融业务实现混业经营。
  近几年,我国商业银行的业绩稳定增加,尤其是在2008年到2009年的金融危机时期,我国银行的业绩表现突出,受到了全球金融界的瞩目。从上市银行公布的年报来看,传统的利息净收入稳定增长、风险管理水平良好、收入来源结构有效调整以及非利息收入增长强劲是银行业绩较快增长的主要动力,其中非利息收入增长很快,占比逐步提高,表现十分抢眼。从2006年到2012年,我国大多数商业银行都实现了多元化经营水平的大幅提高,业绩也随之稳步增长。商业银行多元化经营对于业绩的影响,这一问题也越来越受到国内外学者的关注,相关的研究也比较多。而由于选择的样本银行不同、时间跨度不同、模型设定不同等原因,目前学术界对于这一问题的研究结论存在着很大的差异。此外,目前国内研究多元化经营对于银行风险的影响的文章较少,而基于银行资产的特殊性,单纯地研究多元化经营对银行业绩的影响或者单纯研究对银行风险的影响都不足以反映多元化经营对银行的实际影响,所以本文将把多元化经营对银行风险、业绩这两方面的影响结合起来进行研究。首先从理论分析出发,分别分析多元化经营对于我国商业银行业绩以及风险可能存在的影响。在此基础之上,通过对2006年至2012年间我国40家商业银行的财务数据进行实证分析,来分析多元化经营与银行业绩、风险之间的数量关系,从而能够综合地评价多元化经营给银行所带来的总体效应。并且通过分类回归,对比分析多元化经营对于不同类别银行的不同影响,根据分类回归的结果提出相应的发展多元化业务的建议,提高了建议的针对性和有效性。本文研究的创新之处在于:第一、在对银行业整体进行回归的基础上,将样本分成国有控股商业银行、股份制银行和其他商业银行进行分类研究,从而使得实证结果能更细致地反映多元化经营对不同种类的银行的不同影响;第二、将多元化经营对于银行业绩和风险的影响结合起来进行研究;第三、在理论分析多元化经营对银行业绩的影响时,侧重于分析银行规模经济的来源,这也是对现有理论的一点补充;第四、以往学者的研究大多局限于上市银行的数据,本文在此基础上还增加了其他的城市商业银行和农村商业银行,从而使得实证的结果更能代表我国银行业的实际情况。
  学术界研究多元化经营与银行业绩之间的关系的理论有很多,例如协同效应理论、市场势力理论等,但是这些归结起来都是银行多元化经营所产生的规模经济的一个表现。在分析多元化经营对银行业绩的影响时,本文着重分析了银行多元化经营的规模经济来源,认为多元化经营之所以可能给银行业绩带来正面影响,主要是因为在多元化经营过程中会产生规模经济效应。而规模经济的来源包括:第一、固定成本的不可分性和非排他性,银行在经营初期,即使业务规模不大、种类较少,也要投入大量的固定资产,如房屋、机器设备等。在银行固定资产没有得到充分利用的情况下开展多元化业务,只要增加变动成本即可,这样就会提高银行资源的利用率;第二、专业水平的提高。业务范围扩大,银行的业务流程会细分成一个个业务单元,由专门的人员负责完成特定的任务。同时,专业化分工还会由于学习效应的存在,使得员工在重复的工作中学习,提高工作效率。此外,业务规模扩大,银行也会使用更加高端的技术,从而提高银行业绩;第三、资源的共享,银行通过传统的存贷款业务,积累了大量的客户资源、商业信誉、行情信息等,这些都可以用来开拓多元化业务的市场,而多元化业务的客户也可能会转化为公司的存贷款客户,因此资源的共享也会导致银行业绩的提升。而有关多元化经营对于银行风险的影响,大多数学者都是基于资产组合理论来进行研究的,认为资产多样化可以有效地分散银行经营所面临的风险。本文关于银行风险的理论分析也是以资产组合理论为出发点进行分析。另外,本文还认为随着银行业务范围的扩大,不仅会分散银行经营所面临的风险,还会给银行带来新的操作风险、信用风险、法律风险等,而且还会由于管理难度的加大,增加银行经营的不稳定性。因此,多元化经营不一定能够降低银行风险。
  在理论分析的基础上,本文选取了国内40家商业银行2006年至2012年的财务数据作为样本,使用stata12.0的软件进行实证分析。在构造实证模型的时候,我们选择以调整后的赫芬达尔指数作为衡量银行多元化经营程度的指标,以权益净利率、资产回报率以及经风险调整过的权益净利率、资产回报率作为衡量银行业绩的指标。由于经过风险调整过的收益率在一定程度上也能够反映银行经营中的风险情况,因此,在对多元化经营与风险之间的关系进行实证研究的部分,我们仅选择银行破产风险指数Z-score值作为衡量银行总体风险的指标。此外,我们将可能对银行业绩、风险产生影响的其他因素,包括银行的资产规模和国内生产总值增长率,作为控制变量也加入了模型中。
  对银行业整体回归的结果来看,多元化经营水平指标与银行权益净利率、资产回报率、经风险调整过的权益净利率和资产回报率之间都存在显著的线性关系,并且多元化指标的系数估计值符号为正,说明,随着银行多元化经营水平的提高,银行业整体的业绩也会随着提高。这与理论分析的结果相一致,也符合当前我国商业银行都在大力发展多元化业务的整体趋势。而多元化经营水平与衡量破产风险的Z-score值之间存在着显著的负相关关系,这说明,银行多元化经营不仅不能有效地分散银行在经营过程中所面临的风险,相反,由于新业务的开展,还会加大银行的管理难度,并给银行带来新的操作风险、信用风险、市场风险等,从而导致银行总体风险的增加。从分类回归的结果来看,多元化经营水平与股份制银行、其他商业银行的业绩指标之间都存在着显著的正相关关系,而与国有控股银行的业绩指标之间的关系不显著。从系数大小来看,多元化经营对于股份制银行的业绩影响要更大一些。而多元化经营水平与国有控股银行、其他银行的风险指标之间存在显著的负相关关系,与股份制银行的风险指标之间关系不显著。
  本文研究的主要结论是:多元化经营可以有效地提高银行业绩,但与此同时也会增加银行的风险。多元化经营对于股份制银行的影响最有利,不仅可以有效的提高股份制银行的业绩,而且对其风险的影响并不显著。而对于国有控股银行的影响最不利,多元化经营水平的提高,不仅不能够提高国有控股银行的业绩,还会加大国有控股银行的经营风险。对于其他商业银行的影响是适中的,一方面可以提高其业绩,另一方面也加大了其经营风险。基于这样的研究结果,本文提出了相应的政策建议:对于监管机构来说,应当鼓励银行朝着多元化方向发展,为银行多元化发展建立一个良好的制度环境。对于国有控股商业银行来说,应当在现有业务种类的基础上向着专业化的方向发展,而不应贪大求全,继续把业务面铺的更广;对于股份制银行以及其他商业银行来说,在具备了相应了知识、技术、经验的条件下,应该继续发展多元化业务,但与此同时应当加强风险控制,尽量减少新业务对银行整体风险的影响。
其他文献
学位
学位
学位
学位
学位
学位
学位
城市商业银行是中国特有的概念,具有浓烈的中国特色。城商行跨区域经营开始于2006年4月,上海银行设立宁波分行,成为全国第一家实现跨区域经营的城商行,其后城商行开始了大规模的扩张,取得了很大的成就。由于城商行在跨区域经营过程中过分追求速度,而风险管理能力的提升并不与其扩张速度相匹配,暴露出了很大的风险隐患,监管部门开始加强对城商行跨区域经营的监管,跨区域经营速度明显减缓,在此期间,监管部门逐步完善了
学位
学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