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探讨偏头痛患者的听功能状态及前庭功能与原发病的关系及其变化规律 方法:按就诊时间顺序先后选择偏头痛患者和慢性鼻窦炎患者各31例为研究对象。偏头痛组患者根据国际头痛分类(ICHD)2004版的诊断标准确诊,并排除曾有慢性心血管疾病、糖尿病、中耳疾病、头部创伤、脑卒中或者其他中枢神经系统疾病、tullio现象、过度换气、高度近视的患者。男性8例,女性23例,平均年龄39.9±11.1(19—65岁)。对照组为慢性鼻窦炎伴鼻源性头痛的患者,根据1997年中华耳鼻咽喉学会海口会议制定的“慢性鼻窦炎鼻息肉临床分型分期评定标准”确诊的患者,排除患有其他颅脑器质性疾病的患者。男性13例,女性18例,平均年龄为43.0±12.3(23—67)岁。两组年龄基本符合正态分布,t检验无显著差异(|t|=1.169,p=0.247>0.05)。详细询问病史后,行纯音测听、声导抗、前庭功能检查。对定性指标进行比较,定量指标行独立样本t检验或配对样本t检验分析。 结果: 1.偏头痛患者中有2例(3耳)出现听阈下降,均为感音神经性耳聋。声导抗无明显异常。 2.偏头痛患者中有10例出现眩晕症状,其中7例患者在偏头痛发作前后出现明显眩晕症状,另外3例眩晕与偏头痛发作时间无明显相关。2例出现变位性眩晕。眩晕持续时间半小时至数天不等。对照组无明显眩晕症状。 3.偏头痛组患者扫视跟踪试验结果显示偏头痛组与对照组在扫视速度无明显差异(p>0.05)。右向延时无明显差异。左向延时显著低于对照组(p<0.01)。两组内左右向数据比较无显著性差异(p>0.05)。所有患者扫视试验准确度无明显异常。 4.平稳跟踪试验中偏头痛组患者相位滞后显著高于对照组,但两组间增益无明显差异。视动性眼震试验偏头痛组左转眼震次数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右转眼震次数、平均慢相速度、增益与对照组无明显差异(p>0.05)。偏头痛组共有2例出现变位性眼震。均为右转悬头侧卧一坐起时出现的左向眼震。旋转试验偏头痛组患者双侧眼震次数、最大慢相速度、时间常数、眼震持续时间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1),偏头痛组眼震次数、最大慢相速度及眼震持续时间的左右不对称性(优势偏向)明显高于对照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