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在西方政治思想史中占据主导地位一直是理性主义的政治观。古希腊的政治观可以归结为一种“追求至善的政治”,理性主义政治观在此时既己奠定了根基;中世纪的政治观可以总结为“追求神性的政治”,此时的政治观是带有理性主义色彩的,正是通过中世纪,近代的政治观才最终成为普遍理性主义的;近代以来的政治观表现为从“追求权利的政治”到“追求功利的政治”之间的论证范式转变,但是这种转变并未改变其普遍理性主义的特质。奥克肖特政治思想的独特贡献是,通过对理性主义政治观的批判提出了一种“追求暗示的政治观”。把握奥克肖特的政治思想,首先也是最重要的是要认识到奥克肖特是一个哲学家,他的哲学坚持一种纯粹的解释性而非指导性的立场,其政治哲学是对政治活动的哲学解释,它并不是要对现实的政治选择提供具体的指导性建议,它的目的只是要达致一种对政治的融贯性的理解,这种对政治的融贯性理解就是“政治是追求暗示”的洞见。这种“追求暗示的政治观”建立在奥克肖特对近代政治的认识和批判的基础之上,对近代政治的认识涉及三个方面:近代的政治理论、近代政治的活动风格以及近代国家的特征。奥克肖特发现近代政治的这三个方面总是处于两个极端之间,近代的政治理论处于个人主义的政治理论与集体主义的政治理论之间,近代政治的活动风格处于怀疑论政治与信念论政治之间,近代国家的特征处于立基于公民联合之上的Societas与立基于事业联合之上Universitas之间。奥克肖特坚持历史主义的和辩证的方法,他认为相同的近代历史环境催生了这些处于极端的政治表现,关键是他发现近代政治的这三个方面之间的平衡被打破了,即集体主义的政治理论的影响超过了个人主义的政治理论,信念论政治的拉力大于了怀疑论政治,立基于事业联合之上Universitas的力量和表现超过了立基于公民联合之上的Societas。之所以会出现这种现象,奥克肖特归之于近代政治中的理性主义,而他的批判正是要将政治拉回到平衡的状态。理性主义和政治联姻,这使得政治成了理性主义的政治,理性主义政治观的特征主要体现在三个方面,首先,这是一种“所感知的需要的政治”;其次,理性主义政治是完美的政治和一式的政治;最后,理性主义的政治还是一种“书本的政治”,既然政治是书本的,那么它就是可以被推广的,所以向国外输出一种政治模式和照搬一种政治制度便是典型的理性主义政治的做法。理性主义政治观之所以会有以上的特征,主要是因为理性主义的知识观所致。这种知识观只认同技术知识,从而根本拒斥实践知识,或者说,理性主义是用技术知识抹掉了实践知识。这种做法不仅是对知识的简单化,更重要的是将事实和价值问题混淆了,因此,理性主义政治观由于对人类知识本质的误解,将导致心灵的堕落和政治失败。“追求暗示的政治”还建立在对经验主义的政治和意识形态的政治或理性主义的政治的批判的基础上,经验主义的政治强调追求当下,意识形态的政治只看重未来,因此它们是理解政治的两个极端,而“追求暗示的政治”则强调传统,如此政治便在过去、现在和未来之间达到了一种融贯性的理解。“追求暗示的政治”强调传统的重要性,但奥克肖特的传统观念抛弃了伯克传统观的神秘感,它是非本质意义上的,这样的传统就是我们现实生活世界的一部分。因此,政治活动既不是从瞬间的欲望中产生,也不是从一般的原则产生,而是从现存的人们自己的行为传统中产生。在政治上,每件事情都是作为结果发生的事情,都是追求,但不是追求梦想或一般原则,而是追求一种暗示。在这里,政策不是想象某种新的社会,或改变现存的社会,使它符合一个抽象理想;它是洞察现在需要做什么以较充分地实现我们现存社会的种种暗示。“追求暗示的政治观”对政治的理解充分认识到了政治的复杂性、偶然性,在政治立场上它坚持一种中庸主义的取向,这意味着对政治的理解就是一个没有终点、也没有确定答案的过程。因此,对政治不能做极端化、简单化、规律化和全然科学化的处理,在政治的选择上,要避免任何一种教条主义的倾向,这些就是“追求暗示的政治观”所带来的启示。中国政治现代化的进程以及当前中国的改革实践证明,任何一种教条主义的、照搬其他国家制度模式的做法都必然会遭到失败的结局,因为这种做法暗含着普遍理性主义主义的思路,而真正合适的思路是从问题出发、不是追求模式的“摸着石头过河”的思路,这种思路其实就是“追求暗示”的思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