钢结构涂层受风沙环境冲蚀机理和损伤程度评价研究

来源 :内蒙古工业大学 | 被引量 : 5次 | 上传用户:typxh123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内蒙古中西部地区位于我国北部边疆,地域辽阔,自西向东分布着六大沙漠和沙地,气候干旱,大风日数多,导致沙尘暴频繁发生。该地区沙漠周边建有大量的通信塔、桥梁、输电塔架等钢结构体系,这些钢结构设施表面的涂层长期受到风沙环境的侵蚀作用过早失效,使得钢结构外露锈蚀,导致结构的安全性和耐久性降低。因此,分析钢结构表面涂层受风沙环境侵蚀的力学性能,研究其抗冲蚀磨损的损伤机理,提出冲蚀损伤程度的评价方法等一系列的问题已成为学术界和工程界迫切完成的研究任务。本文在分析内蒙古中西部地区风沙环境特征和钢结构涂层力学性能的基础上,采用理论分析和实验研究相结合的方法,分析了钢结构涂层受风沙冲蚀磨损的机理,提出了适用于风沙环境下钢结构涂层损伤程度的评价方法,最后将实验数据与实际工况进行相似性分析,使得实验结果更具有现实意义。本课题受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风沙环境下钢结构涂层侵蚀力学行为及损伤评价研究》(批准号:11162011)和内蒙古自治区自然科学基金项目《风沙环境下钢结构涂层耐久性劣化机理研究》(批准号:2009MS0706)的资助。具体内容如下:1.分析了内蒙古中西部地区风沙环境特征,确定了实验过程中的风沙冲蚀力学参数(风沙流粒子特征、风沙流速度和风沙流浓度)。2.采用气流挟沙喷射法,对钢结构涂层进行了风沙环境下的冲蚀磨损实验,应用扫描电子显微镜(SEM)观测涂层在不同冲蚀条件下的冲蚀磨损部位微观形貌,分析涂层材料受冲蚀磨损的力学行为和损伤机理。结果表明:涂层在受到低角度冲蚀时产生了顺着风沙流方向的微切削犁沟,随着角度的增加达到90°时,涂层表面则出现了垂直方向的冲击坑。3.研究了钢结构涂层受风沙冲蚀磨损失重量与不同风沙冲蚀力学参数的关系。应用精密分析天平测量钢结构涂层在实验前后的重量,结果显示:钢结构涂层的最大冲蚀磨损失重量出现在45°左右,表现出了介于塑性材料和脆性材料之间的冲蚀磨损特性;涂层的冲蚀磨损失重量随着冲蚀速度的增加而增加;在低浓度时,冲蚀磨损失重量随着浓度的增加而增加,而在高浓度时则出现下降的趋势。4.提出了评价该钢结构涂层材料冲蚀损伤程度的评价公式,并把计算结果与实验结果进行对比,证实了公式的可行性。5.运用相似性理论,将实验结果与实际工况进行对比分析,得出本次实验中最高浓度、最大速度的冲蚀磨损结果相当于内蒙古中西部强沙尘暴密集区中的钢结构涂层受到5.5个月到7年的冲蚀磨损。
其他文献
为了正确处理结构—地基动力相互作用,改善以往固定边界模型将地震能量全部陷入结构计算模型的不合理状况,以框架结构为例提出了建筑结构地震反应分析的有限元模型及透射边界,模
该文针对新Ⅲ级钢对钢筋混凝土构件正常使用极限状态的影响,主要是裂缝和刚度的影响,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了基础性研究和探讨:首先,研究了钢筋混凝土构件在正常使用荷载作用下
东莞市作为经济发达和重金属污染的典型地区,重金属企业众多,由于重金属废水排入河流,部分河流水质无法达标,危及东莞市的饮水安全,对东莞市水源保护、原水质进行调查研究十分重要
在本课题中主要探究将焦化工艺O/A/O池中的剩余污泥进行厌氧发酵,同时将水解后产生的碳源进行回用,一方面解决了焦化区域废水C/N比低的问题;另一方面解决了剩余污泥的处置问题。
古塔是中国代表性的古建筑.中国现存在的古塔以砖石古塔居多,且多已产生了不同程度的倾斜.倾斜,在对结构产生损害的同时,也记录下了古塔的宝贵历史信息.但中国目前在倾斜古塔
随着地震动研究的逐渐深入和发展,地震工程学家对地震动幅值、频谱和持时特性等地震动要素的研究已经取得了极大的进步,基于反应谱的设计已经成为各国普遍采用的结构抗震设计
该文首先总结了现有方钢管砼柱与梁的连接节点,可分为与钢筋砼梁连接、与钢梁连接两大类.钢筋砼梁与方钢管砼柱连接的节点形式主要有两种:第一种为穿纵筋式节点,第二种为完全
斜桥在高速公路和城市立交中的使用日渐增多,多跨混凝土斜桥多采用简支-连续施工.这种施工方法常需要转换支座,为加快施工进度和简化施工环节,希望可以不必转换支座,即采用所
该文主要作了以下研究:1. 根据既要使模型总体上能较为真实地反映纵向位移阻力规律,同时也要考虑计算的方便性和可靠性的原则,创建了符合城市交通轨道实际情况采用理想弹——
水泥土是土(或集料)和水泥与水进行充分混合、均匀搅拌而形成的一种拌合物。因其具有价格低、材料来源广、性能良好、施工方便等优点而被广泛应用于地基加固、基坑工程、基础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