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通过观察70岁以上肾阳血瘀型老年人的骨密度与胸主动脉钙化的相关性,分析老年骨质疏松患者骨密度、脆性骨折发生与主动脉钙化及心血管疾病的相关性,试图揭示老年骨质疏松患者可能预警的心血管事件,以期同步干预。方法:本研究采用回顾性观察研究,选取联勤保障部队第九〇〇医院183例符合要求的70岁以上肾阳虚血瘀型患者病例,男性85例,女性98例,平均年龄80.62±6.83岁,根据患者双能X线测得的骨密度结果及是否发生脆性骨折,将病例分为三组,即非骨质疏松组(n=61)、骨松非骨折组(n=61)和脆性骨折组(n=61),其中骨松非骨折组和脆性骨折组归纳为骨质疏松组(n=122)。获取病历中相关生化指标,包括总胆固醇(TC)、甘油三酯(TG)、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糖化血红蛋白(GHb)、碱性磷酸酶(ALP)、钙(Ca)、磷(P)。根据身高体重计算体重指数(BMI)、记录骨密度(BMD)、胸主动脉钙化程度、合并高血压、冠心病、心力衰竭、糖尿病等心血管疾病情况以及骨折住院期间是否出现心血管疾病并发症。通过以上数据观察分析骨密度与动脉钙化及脆性骨折的发生与心血管疾病风险之间的相关性,全部数据采用SPSS25.0统计软件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1.非骨质疏松组、骨松非骨折组和脆性骨折组三组间一般资料以及相关指标的比较发现三组的年龄、BMD(T值)、主动脉钙化积分、TG、BMI指标比较有显著差异(P<0.05),而在性别、ALP、Ca、P、TC、LDL-C、HDL-C、GHb等指标间比较差异无显著性。2.非骨质疏松组和骨质疏松组两组的胸主动脉钙化与年龄、BMI和BMD进行Spearman相关分析,结果发现年龄(r=0.988,P<0.05)、BMI(r=0.895,P<0.05)和胸主动脉钙化呈正相关,随着年龄和体重的增加,钙化增高风险上升。而BMD数值(r=-0.887,P<0.05)和动脉钙化呈负相关,随着BMD数值的降低,钙化程度越高。3.非骨质疏松组、骨松非骨折组和脆性骨折组三组的高血压、冠心病、糖尿病和心力衰竭的心血管合并症发生率的比较,采用卡方检验,结果显示:高血压(χ~2=10.275,P=0.006)、冠心病(χ~2=16.149,P=0.000)、心力衰竭(χ~2=9.18,P=0.01)和糖尿病(χ~2=16.786,P=0.000),三组心血管合并症发生率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由合并心血管疾病的频率可知脆性骨折组心血管合并症均高于非骨质疏松组和骨松非骨折组。4.根据Logistic回归分析,以是否发生脆性骨折作为因变量,将高血压、冠心病、糖尿病、心力衰竭以及中高风险动脉钙化引入二分类Logistic回归模型中,探讨老年脆性骨折和心血管合并症的相关性。结果显示:高血压(OR=2.914,95%CI 1.095-7.753,P=0.032)、冠心病(OR=3.478,95%CI 1.239-9.767,P=0.018)、心力衰竭(OR=2.817,95%CI 1.214-6.538,P=0.016)、糖尿病(OR=2.741,95%CI 1.228-6.121,P=0.014)和中高风险动脉钙化(OR=3.497,95%CI 1.455-8.404,P=0.000)与老年脆性骨折风险存在着统计学关联,根据OR值按大小顺序为:中高风险钙化>冠心病>高血压>心力衰竭>糖尿病,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5.骨折组髋部骨折29例、椎体骨折26例、桡骨骨折2例、肱骨骨折4例,心血管并发症28例。采用偏相关分析法对脆性骨折后心血管并发症发生与年龄、性别、BMI、BMD、骨折部位、胸主钙化积分进行相关性分析,我们发现:年龄、BMD、BMI和胸主动脉钙化积分与心血管疾病并发症之间密切相关(P<0.05)。其中年龄、BMI和钙化积分为心血管并发症发生呈正相关(偏相关系数分别为:0.707、0.72、0.73),而BMD(偏相关系数-0.736)呈负相关。结论:1.肾阳虚血瘀型老年人骨密度与动脉钙化存在负相关;2.合并心血管疾病与肾阳虚血瘀型老年骨质疏松患者脆性骨折的风险增加有关;3.脆性骨折后心血管并发症的发生与骨密度降低和胸主动脉钙化增加有关;4.肾阳虚血瘀型老年骨质疏松患者需要注意控制体重并及时进行骨密度监测和胸主动脉钙化的评估可能在一定程度上有利于预防脆性骨折和减少不良心血管并发症的发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