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在当前经济、金融业越发开放的中国,影响农村信用社竞争力以及稳定性的因素更加复杂。特别是外资银行的进入,政策性银行、国有商业银行以及其它股份制银行的现代化改造,无可厚非地增加了农村信用社的脆弱性。而银行产权制度和治理机制缺陷越发突出,不合理的信贷结构以及金融创新过度等系列因素导致农村信用社的脆弱性不断加大。农村信用社犹如大海中的小舟,随时面临着遭受惊涛巨浪的风险。此外,金融自由化的进一步发展使得我国银行业的分业经营监管也出现了不少松动,农村信用社也开始像其它商业银行一样试水新业务。混业经营模式的出现一定程度上改变了传统单调的资金运用方式,并提升了农村信用社的盈利能力。但是,在享受诸多益处的同时,混业经营模式也使得金融风险更容易在农村信用社各子系统之间传播,由此增加了农村信用社的脆弱性。而农村信用社脆弱性的长期积累势必会引发银行危机,进而对农村经济和农村社会稳定造成巨大的负面影响。基于此,本文选择长株潭城市群“两型社会”改革试验区的核心城市长沙市作为典型案例地,构建科学合理的银行脆弱性测度指标来刻画长沙农村信用社脆弱程度,探究长沙农村信用社脆弱性的影响因素,并结合国外商业银行的脆弱性测度与管理实践经验,提出降低长沙农村信用社脆弱性的对策建议。这不仅可以为农村信用社的可持续发展提供更为充分的理论基础,而且对于缓解和弱化农村信用社脆弱性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本文首先对农村信用社脆弱性的内涵、现实表现以及相关理论进行回顾;然后,在国内外银行脆弱性测度指标与方法评析的基础上,设计长沙农村信用社脆弱性测度指标体系,并利用因子分析方法对长沙农村信用社脆弱性进行测评;接着,归纳长沙农村信用社脆弱性的宏观影响因素和微观影响因素,并利用相关性检验、Hausman检验以及固定效应模型对影响因素进行实证检验;最后,从微观和宏观两个层面提出缓解和弱化长沙农村信用社脆弱性的对策建议。本文的主要研究结论如下:第一,构建长沙农村信用社脆弱性测度的指标体系需要从资本脆弱性、资产脆弱性、流动脆弱性以及收益脆弱性等四个方面着手;第二,长沙农村信用社脆弱性指数在总体上表现出下降趋势,在一段时间内其脆弱性平均水平高于招商银行和浦发银行等股份制商业银行,低于中国银行、中国工商银行等等国有商业银行;第三,影响长沙农村信用社脆弱性的宏观因素主要表现在宏观经济波动、金融自由化、银行业竞争以及金融制度等四个方面,影响长沙农村信用社脆弱性的微观因素主要表现在产权制度、风险管理、吸储能力以及业务结构等四个方面;第四,宏观经济波动和产权制度对长沙农村信用社脆弱性影响不显著,不良贷款率是导致长沙农村信用社脆弱性积累的重要原因,金融自由化程度的推进并没有缓解长沙农村信用社的脆弱性,反而给其带来了更大的压力;第五,吸储能力的提升、业务结构的多元化、金融制度优化以及合理的银行业竞争均能提升长沙农村信用社的信贷质量,从而缓解和弱化长沙农村信用社脆弱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