门第、才学之争与中唐文学

来源 :北京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shigang_fly1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本文论述了中唐时期门第、才学观念的发展变化及其相互对立、又彼此融合的复杂过程,探讨了其对中唐士人的精神风貌、知识结构、学术思想以及文学创作的影响。   第一章考察初盛唐士人的门第、才学观念。唐太宗以当朝冠冕划分士族的等级,以保障当朝权贵(而不是士族)的利益,六朝以来的士、庶矛盾转化为卿相、布衣之间的对立,形成了崇尚政治特权的新门第观;讲究礼法门风的旧的门第观念依然盛行;以辞章、儒术为才学标准,盛唐形成了“文儒”阶层,其和“吏干派”的矛盾体现了才学之士和政治权贵之间的斗争,是盛唐门第、才学之争的表现;盛唐士人以魏晋名士风流为理想人格,学术具有强烈的南朝化倾向,缓和了门第、才学之间的对立。   第二章讨论盛中唐之际的思想变革,这是中唐门第、才学之争的学术背景。唐王朝大树名节,推行“先德行后文章”的科举改革,儒学主题从礼乐转向道德;“新春秋学派”通过损益三代政治,变盛唐崇尚礼乐昌明的周汉之道为“从夏之政忠”;受“忠君”观念的影响,士人反对“先家后国”的观念以及和光同尘的名士风流,提倡忧国如家、官为民役的新的价值观念,为中唐门第、才学之争提供了新的时代内容;韩愈、李翱提倡以道德划分人性等级,为士人依据道德、才学批判门第提供理论依据。   第三章讨论中唐“穷者精神”所体现的对门第思想的批判。元结、孟郊依违于儒、道构建“穷者精神”,着眼于对士风世俗的批判;韩愈原始儒家“道尊于势”的思想,正面构建了“穷者精神”的理论体系,强调其批判门第的意义;由于时命观的差异,白居易、韩愈、柳宗元、刘禹锡对“穷者精神”进行了不同的阐述;士人树立了“不平之鸣”的创作原则,孟郊、李贺、贾岛形成了不同的艺术风貌。   第四章讨论中唐门第、才学观念的融合。中唐才学标准包括德行和儒术、吏能、辞章,分别为山东士族、关陇士族和江左士族所崇尚;综合各项才学标准的“君子儒”是理想的士人人格,体现了门第、才学观念的融合;“先道德后才学”的科举改革促使“以文明道”观念的提出;中唐士人为登科而尚学,出现了韩愈为代表的“学者之诗”。   第五章讨论士族依据流品批评寒士“浮薄”,体现了门第对才学的批判。韩愈对“永贞革新”的评价,体现了韩愈复杂矛盾的门第观念;牛李党争体现了取士标准的差异,“子弟、寒士之争”造成士人入仕的艰难,牛李党争对李商隐、杜牧的文学创作具有重要影响。  
其他文献
在中国儿童文学发展历程中外来影响始终是一个重要因素,而在中国现代儿童文学初创时期(1917年至1927年),外来影响尤为重要。本论文探讨的正是初创期的外来影响,并选取安徒生童话
学位
本文梳理总结近年来宿州市农田水利建设及农田水利管理现状,分析农田水利发展存在的问题及其原因,从农田水利投入、建设、管理、运行等方面提出加快宿州市农田水利发展的对策
近年来,阜阳市加快实施农村饮水安全工程建设,至2017年解决了885万农村居民的饮水安全问题,实现了全市农村自来水全覆盖.本文总结阜阳市农村饮水安全工程建设管理成效及经验,
作为开口交际的第一关,恰当的称谓是使言语交往得以顺利进行的重要条件,不恰当的称谓则可能使言语交往发生障碍。自上世纪80年代以来,国内关于汉语称谓语的研究逐渐活跃,研究
学位
明中后期至清初的世情小说中塑造了一系列生动而丰富的女性形象,而婢女是其中的一个特殊而具有广阔的社会内涵的下层女性群体。她们与社会各阶层都有着复杂的联系。对婢女形象
学位
由于压裂工艺的限制和复杂的地层情况,水平井压裂所形成的裂缝长度和裂缝方位等不尽相同,增加了水平井产量预测的困难.在经典渗流模型的基础上,利用无量纲化处理、复位势理论
2016年梅雨期间,丰乐河流域遭遇强暴雨袭击,发生了超历史洪水,通过对本次暴雨洪水的特性分析,可以更好地了解丰乐河流洪水形成的原因及特性,为将来洪水监测、预报,以及流域规
本文从文献和理论两方面对桐城派的古文选本进行研究。   首先在对桐城派作出界定的基础上,梳理了桐城派的传承关系,力图呈现出其发展脉络。考察了桐城派古文选本的版本和
学位
目的建立阪崎肠杆菌和沙门菌的多重PCR检测方法。方法针对阪崎肠杆菌外膜蛋白A(ompA)基因和沙门菌属侵袭性抗原保守基因(invA)基因设计引物,建立其多重PCR检测方法,并对反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