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探讨双侧肢体训练对脑卒中患者运动功能恢复的效果。方法按照入选标准和排除标准选取2015年10月至2016年9月华北理工大学附属医院康复医学科收治的60例脑卒中偏瘫患者,将入选病例按病变性质分层,层内按单纯随机法(随机数字表法)进行分组,每组30例,偶数为单侧训练组,进行传统的患侧肢体康复训练,奇数为双侧训练组,进行双侧肢体训练。双侧训练组进行常规康复训练和健侧肢体的康复训练。两组患者训练的时间频率相同,每次训练45分钟(单侧训练组只训练患肢,双侧训练组进行30分钟的患侧训练,再进行15分钟的健侧肢体训练),每天训练1次,每周5天,连续4周。采用运动功能评定量表(MAS)、Fugl-Meyer运动功能评分量表(FMA)以及DELSYS表面肌电图仪的最大自主收缩值(MVC)、随意收缩状态下的积分肌电(i EMG)以及均方根(RMS)在训练前和四周后进行测量,来评估患者的康复效果。表面肌电测试脑卒中患者患侧三角肌、肱二头肌、肱三头肌、股直肌、股二头肌和胫前肌。结果1治疗前MAS评分双侧训练组与单侧训练组相比,无显著性差异(P>0.05),表明两组在入组时MAS具有可比性。经过四周的康复训练,两组患者MAS得分较治疗前显著提高(P<0.05),且双侧训练组分数提高幅度大于单侧训练组(P<0.05)。2治疗前双侧训练组和单侧训练组患者FMA评分比较无显著性差异(P>0.05),经四周康复训练后,两组患者FMA得分较治疗前明显提高(P<0.05),双侧训练组提高值虽大于单侧训练组,但两组分数提高值比较无明显差异(P=0.185)。3治疗前两组患者患侧三角肌、肱二头肌、肱三头肌、股直肌、股二头肌和胫前肌的MVC比较无明显差异(P>0.05),四周的康复训练后,两组患者的三角肌、肱二头肌、肱三头肌、股直肌、股二头肌和胫前肌的MVC较治疗前明显提高(P<0.05),双侧训练组这六块肌肉MVC提高幅度优于单侧训练组(P<0.05)。4治疗前双侧训练组和单侧训练组患者患侧三角肌、肱二头肌、肱三头肌、股直肌、股二头肌和胫前肌的i EMG比较无明显差异(P>0.05),四周的康复训练后,两组患者患侧三角肌、肱二头肌、肱三头肌、股直肌、股二头肌和胫前肌的i EMG较治疗前明显升高(P<0.05),双侧训练组这六块肌肉i EMG的提高幅度大于单侧训练组(P<0.05)。5治疗前双侧训练组和单侧训练组患者患侧三角肌、肱二头肌、肱三头肌、股直肌、股二头肌和胫前肌的RMS比较无明显差异(P>0.05),四周的康复训练后,两组患者患侧三角肌、肱二头肌、肱三头肌、股直肌、股二头肌和胫前肌的RMS值较治疗前明显提高(P<0.05),双侧训练组这六块肌肉RMS提高幅度大于单侧训练组(P<0.05)。结论脑卒中患者的双侧肢体训练可促进其运动功能恢复,且效果优于传统患侧肢体训练,对脑卒中患者进行健侧肢体训练有助于患侧肢体运动功能的恢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