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中国共产党的干部教育对于加强军队建设和培养优秀干部等都发挥了重要作用。干部教育问题是中共党史研究的一个重要问题。研究长征时期的红军干部教育,可以更好地探寻中国共产党干部教育的来龙去脉与实践方法,进一步深化认识党的干部教育的基本规律,为新时代强化干部教育和管理军事院校提供可资借鉴的经验,为中国梦、强军梦奠定组织基础。长征时期的红军干部教育有着深刻的现实背景。一方面,中央红军在第五次反“围剿”失败后,被迫进行战略转移,在途中,中国工农红军继承了中国共产党干部教育的优良传统,在极其困难的情况下,在中共中央和中革军委的领导下,组建“红军大学”,完善学校的组织管理机构,选调优秀教员和红军干部进入“红军大学”执教或者进修,解决红军队伍中出现的干部短缺和红军战士思想混乱、组织涣散、纪律松弛的问题;另一方面,红军干部需要不断适应战争形势的变化,提高自己的整体能力与素质,以便更好地适应战争形势的发展。综合当时红军干部队伍自身出现的问题和中国革命发展面临的挑战,“红军大学”从文化知识、政治理论、军事理论、实战技能和部队管理五个方面入手,对干部学员进行培训。在长期的红军干部教育过程中,形成了具有时代烙印的四大特征:高度重视学员的政治学习、重在红军干部综合能力的培养、始终坚持理论与实际相结合的教育原则和短训速成的培养模式。长征时期红军干部教育在中共中央、中革军委的正确指导下,通过“红军大学”这个“大熔炉”,使红军干部的数量和质量都有了积极的发展,为提高红军队伍的战斗力奠定了组织基础;“红军大学”这块阵地为马克思主义的传播提供了丰厚的土壤,为实现马克思主义的第一次历史性飞跃奠定了实践基础,同时也有效地宣传了我党的民族政策,为中国共产党解决民族矛盾奠定了良好的感情基础;“红军大学”全体师生所展现的精神与作风,参与并塑造了长征精神。受主、客观因素的影响,长征时期红军干部教育也存在一定的历史局限性。如红军干部教育带有一定的“游击性”、学制较短,不利于干部的系统培养;教学内容在一定程度上受到了“左”倾错误的影响,在教学过程中忽视了个别学生的身心健康发展,违背思想政治教育规律。总体上看,大批红军干部经受住了考验,快速成长为合格的革命干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