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水稻是重要的粮食作物,而水稻抽穗期对保证水稻的稳产、高产具有重要作用。虽然长日照植物拟南芥中的花期调控分子机制已基本探明,但短日照植物水稻中的成花机制仍然不是十分清楚,有待进一步挖掘。本研究通过化学诱变剂甲基磺酸乙酯(EMS)对粳稻品种日本晴的晚抽穗突变体lvp1进行大规模诱变处理,经过筛选、鉴定,从诱变突变体库中获得了1份抽穗期突变体zm17。遗传分析表明该突变受一对隐性核基因控制,通过MutMap的方法克隆到zm17的突变基因ZM17,构建了ZM17单基因突变株系z17,调查了z17的抽穗期和主要农艺性状,并进行了抽穗期相关基因的表达量和转录组差异分析,得到了以下的实验结果:1、从水稻突变体库中筛选获得了1份抽穗期突变体zm17,通过MutMap克隆了ZM17基因,发现其定位于第8条染色体,是一个新的水稻抽穗基因,编码了一个具有MYB结构域的转录因子,进一步通过转基因互补、RNAi和CRISPR/Cas9等实验,证实了所克隆ZM17基因的正确性。2、表达模式分析发现,ZM17在叶中表达量最高,并且在营养生长阶段时,ZM17基因的表达量更高,但进入生殖生长阶段后,ZM17基因的表达量显著降低,暗示ZM17可能在水稻的成花转换之中起着重要作用。3、对转录组测序数据进行KEGG分析表明,ZM17显著影响了水稻生物钟途径;进一步检测持续光照条件下z17中生物钟基因节律表达情况,发现ZM17基因表达具有节律性,而且会显著影响生物钟基因OsLHY、OsPRR1、OsPRR37、OsPRR59、OsPRR73、OsPRR95、OsELF3、OsGI和OsCAB1R的节律表达,可能是生物钟途径的重要组成部分。4、在光照10 h和14 h条件下,对日本晴和突变体z17中抽穗期调查发现,相比对照日本晴,z17在10 h光照条件下抽穗期提前,而14 h光照条件下抽穗期推迟,进一步对相关基因节律表达情况分析发现,在10 h光照条件下,突变体z17中OsGI、Hd1、Ehd1、Hd3a、RFT1表达量升高,但在14h光照条件下,OsGI、Hd1表达量升高,但是Ehd1、Hd3a和RFT1表达量下降,暗示ZM17可能通过OsGI-Hd1-Ehd1-Hd3a/RFT1途径调控水稻抽穗。5、在光照10 h、11 h、12 h、13 h、14 h不同条件下调查突变体z17抽穗期发现,z17在10 h和11 h抽穗期提前,而12 h、13 h和14 h抽穗期推迟,进一步检测同时期光照2小时z17中抽穗期相关基因表达情况发现,当光照为11 h时,相较于日本晴,突变体z17中Ehd1、Hd3a和RFT1的表达量都明显上升了;而在光照为12 h、13 h、14 h时,相较于日本晴,突变体z17中Ehd1、Hd3a和RFT1的表达量都明显下降,暗示在光照11-12 h之间可能存在着一个ZM17角色反转光照临界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