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现代研究证明,灵芝具有多方面的药理作用,如对中枢神经系统、呼吸系统、心血管系统及肝、平滑肌、内分泌及免疫系统等多方面有治疗或调节功能。灵芝在临床上应用也非常广泛,在用于治疗慢性支气管炎、冠心病、高血脂症、白血球减少、再生障碍性贫血、肝炎、克山病、肌营养不良、斑秃病、神经衰弱、癌症等疾病上,都取得了较好的疗效,一般显效率在39%左右,总有效率在70%-90%。灵芝对各种疾病的治疗作用主要是通过提高机体免疫系统的功能,增强人体抗病能力来达到的。由于野生灵芝很少,而人工栽培多限于夏、秋季节,故目前灵芝产量有供不应求之势,因此,研究提高灵芝产量的方法很有必要。 利用人工接种,在人工控制的室内环境下,使灵芝得到更好的生长发育条件是近40余年才发展起来的栽培技术,主要有:(1)室内人工瓶栽技术:此法在70年代初期推广到全国各地,至今仍在应用。(2)室内人工袋栽技术:是利用特制的耐高温、高压且无毒的塑料袋代替玻璃瓶的栽培方法,始于70年代末,至今仍在应用。然而传统的灵芝栽培方法产量低,有关室内人工栽培灵芝的关键技术参数在各类书刊上虽有很多报道,但其显示的关键技术参数不一致,而且对各种技术参数的试验都是单因素比较试验,未系统地、全面地对灵芝栽培的方法、灵芝生长的过程及灵芝生长阶段的关键技术参数进行试验。 我们于2003年进行了灵芝室内人工栽培方法的研究,根据相关资料及实践经验选择了室内人工栽培灵芝的几个关键技术参数进行了试验,以确定室内人工栽培灵芝的最适条件,提高灵芝的产量。本研究分三部分,第一,对目前常用的两种室内人工栽培灵芝的方法进行对比试验;第二,对灵芝菌丝体生长阶段的四个关键技术参数:培养基的配方、培养基的料水比、培养温度及湿度以鲜芝重量和成品率为指标进行了正交试验;第三,对灵芝子实体生长阶段的四个关键技术参数:培养袋开洞数、培养基补水量、培养温度、及湿度分别以成品率和污染率为指标进行了正交试验,并进行了重复试验。 结果表明:(1)麦麸、玉米粉、稻草粉添加到木屑培养基中,生产的灵芝成品率的高低顺序是玉米粉组>麸皮组>稻草粉组,原因是玉米粉的含氮量及含有的营养成分比麸皮和稻草粉高。(2)袋栽方法比瓶栽方法有以下几个优势:一是生产的灵芝鲜芝重量大,成品率高;二是生产的灵芝芝盖大;三是袋栽使用的聚丙烯袋比瓶栽使用的大口瓶成本低;四是使用聚丙烯袋比使用大口瓶搬运方便。(3)在菌丝生长阶段以含水量为150%(料水比1:1.5)最好,在子实体分化阶段以含水量220%(补加水70%)最好。(4)培养室温度虽对塑料袋内的菌丝体生长影响较小,但一般以22—25℃之间较合适,子实体生长的适宜温度为25-28℃。灵芝菌丝体生长的适宜温度高于子实体生长的温度,原因是在菌丝体生长旺盛时期,其自身也产生热量,菌袋内温度可比菌袋外温度高2—3℃,所以当室温达到25℃左右时,应当注意适当通风降温,使室温保持在22—25℃之间。在灵芝子实体生长阶段,为了降低污染率,选用28℃作为培养温度较好。(5)培养室相对湿度虽对塑料袋内的菌丝体生长影响较小,但一般以70%较灵芝室内人工栽培方法的研究合适,子实体生长的适宜湿度范围为90一950/0,为了降低污染率,选用9叭的湿度较为适宜。(6)在子实体生长阶段,采用在袋肩开4洞的办法,生产的灵芝成品率高,污染率低。 通过实验及分析研究,确定了灵芝室内人工栽培的方法:采用袋栽方法;在菌丝体生长阶段应选用的培养基配方是8叭木屑、1810玉米粉、1%石膏粉、1%蔗糖、料水比1:1.5、控制温度在22一25℃、控制湿度在70%;在子实体生长阶段应在袋肩开4个洞、给培养基补加70%的水分、控制温度在28℃、控制湿度在9叭,这样生产的灵芝成品率高,污染率低。 本研究系统地、全面地对人工栽培灵芝常用的方法、灵芝生长的全过程各阶段的关键技术参数进行了实验;在子实体生长阶段创新地采用了给培养料补加水和在袋肩开洞的方法,成功地解决了培养料水分不足和培养袋内的通气问题,提高了成品率,降低了污染率;最终得到一个灵芝室内人工栽培的较理想的方法,澄清了由于各种资料报道不一致造成的人们在灵芝栽培方法上的混乱认识。本研究虽然针对的是灵芝室内人工栽培,但对灵芝的室外人工栽培同样有着重要的参考价值。主题词:灵芝;人工栽培;成品率;污染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