压力伺服阀啸叫机理分析

来源 :浙江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kelu1fu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压力伺服阀是飞机刹车伺服控制系统的核心元件,对飞机着陆安全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但其在工作过程中容易出现啸叫现象,严重影响伺服阀的工作性能。本论文以压力伺服阀为研究对象,阐述了压力伺服阀原理和工作特性,从不同方面分析了压力伺服阀啸叫现象特性与产生机理,并提出对应的改进措施。论文具体内容如下:第一章:绪论。介绍了压力伺服阀在飞机刹车系统中的重要作用,阐述了研究压力伺服阀啸叫机理的必要性,介绍了啸叫现象特性,并初步分析了啸叫形成原因,总结了伺服阀啸叫研究的国内外现状,明确了研究目标,强调了研究意义,确定了论文的研究内容。第二章:压力伺服阀特性分析。介绍了压力伺服阀的结构和工作原理,建立了压力伺服阀的数学模型,并分析了其动静态工作特性,为下文仿真和试验分析提供理论基础。第三章:力矩马达振动特性分析与啸叫试验。建立了力矩马达衔铁组件模态与谐响应分析数学模型,基于ANSYS Workbench对其进行模态与谐响应分析,得出其前6阶模态振型和固有频率,分析衔铁组件关键位置点在射流力和电磁力作用下不同方向谐响应曲线,并总结谐振规律。设计伺服阀啸叫谐振频率测量试验方案并进行试验,试验结果与仿真结果相符,得出以下结论:压力伺服阀啸叫为高频啸叫,其谐振频率约为4000Hz。第四章:压力伺服阀啸叫原因探究。基于AMESim软件分别搭建力矩马达、喷嘴和滑阀模型,在AMESet中利用C语言编程对衔铁组件模型进行二次开发,最终搭建压力伺服阀整体模型,并通过试验验证伺服阀仿真模型动静态特性曲线,在验证模型基础上分析并总结滑阀尺寸参数、滑阀增益、气穴、死腔气泡和压力脉动等内外因素对伺服阀啸叫的影响规律,并给出相应的改进建议。第五章:压力伺服阀前置级气穴流体仿真分析。阐述了前置级气穴现象与伺服阀啸叫的关系,介绍了气穴数学模型,建立了喷嘴挡板流体域三维仿真模型,利用Flunet软件采用湍流、多相流和气穴模型对伺服阀前置级流体域进行仿真,对比分析挡板形状和出口压力变化对气穴发生程度的影响,获得了前置级流场内气穴产生机理和变化规律,并给出减弱气穴发生程度、降低啸叫发生的建议。第六章:总结与展望。对压力伺服阀啸叫机理分析的研究进展和成果进行总结,提出对未来研究工作和方向的展望。
其他文献
振动环境试验通过复现待试件在实际工况下所遭受的振动环境,以考核试件的振动力学性能和可靠性。相比于传统的单轴向振动试验系统而言,三轴向振动试验系统提供的模拟振动环境更加接近真实振动环境,且不易产生过实验或欠试验。本论文针对三轴向振动试验系统及其关键技术,对试验系统的设计、关键技术分析、相关控制策略的分析主要做了如下工作:(1)三轴向振动试验系统及关键技术分析。分析研究三轴向振动试验系统及其关键技术的
光栅机械刻划是用金刚石刻划刀对光栅基底上的金属膜进行挤压、抛光,使其发生形变而形成阶梯状刻槽的过程。针对79g/mm中阶梯衍射光栅高精度刻划的要求,本文以直线刃刻划刀为切入点,对光栅机械刻划过程进行深入研究。第一,分析了光栅机械刻划过程中镀膜材料的成形过程,并依据塑性成形理论建立了刻划深度与光栅槽深之间的数学关系模型;第二,借助有限元手段对79g/mm中阶梯衍射光栅刻划过程进行模拟仿真,分析刀具参
机械密封是流体机械和动力机械中不可缺少的零部件,广泛应用泵、压缩机和搅拌器等旋转设备。动、静环端面摩擦副是主要密封面,是决定机械密封摩擦、磨损、密封性能和使用寿命
星载天线正朝着大口径、可展开、低重量的方向发展,网状反射面天线是目前星载可展开天线的主要形式之一。本文以索网式天线为研究对象,研究了索网结构的建模与非线性分析、优化
学位
随着我国航空航天、汽车制造、石油化工等大型工业的发展,高性能大尺寸复杂薄壁构件的需求也日益增加。拉伸液压机的性能直接关系到薄壁构件的成形质量,传统的拉伸液压机已经
纳米氧化锌尺寸小、比表面积大,具有抗紫外线和抗菌除臭的作用。因此,通过原位生长的方式和异相成核的机理在棉纤维表面及其内孔中获得纳米氧化锌晶体,赋予纤维或织物特殊的功能
激光拼焊板是将不同机械性能、不同厚度的两块或多块板料通过激光焊接方法自由组合成为一个可以直接冲压成零部件的毛坯钢板。车身零件使用双相钢激光拼焊板材料可以满足汽车
21世纪以来,化石能源危机与大气污染成为人类社会面临的两大考验。在此背景下,以质子交换膜燃料电池为代表的燃料电池技术受到国内外研究者的广泛关注。质子交换膜燃料电池以高效、清洁的氢能作为燃料,目前,一种较有前景的供氢方式为甲醇水蒸气重整制氢。然而通过甲醇水蒸气重整供应的氢气中含有微量CO,它会使质子交换膜燃料电池中的铂基催化剂中毒,这极大地限制了质子交换膜燃料电池的大规模推广与使用。为保证质子交换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