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粮食安全一直是国际社会长期关注的热点问题,粮食质量作为粮食安全的重要内容,是关系国计民生的重大课题。当前,随着我国经济实力的增强和收入水平的提高,人们更加注重生活品质和身体健康,提高粮食产品质量、确保粮食消费安全,已经逐渐成为农业发展和社会和谐振进步的重要议题,目前,虚假、非透明粮食质量信息严重干扰了居民的粮食健康消费,“问题粮”因为粮食信息无法追查而得不到解决,据此,社会亟需构建粮食产品质量可追溯系统。本文的主要研究内容:全文共分为七章:第一章是导论,主要阐述了吉林省粮食产品质量可追溯系统设计研究的立题依据、国内外研究现状、主要研究内容、研究方法及研究创新点、研究技术路线;第二章是概念界定与理论基础,主要对粮食可追溯系统、粮食供应链等进行概念界定,对公共物品理论、前景理论、市场信号理论等基础理论进行阐述;第三章是吉林省粮食产品质量可追溯系统的形成条件与现状,主要介绍系统形成的政策制度条件、社会需求条件、技术条件和供应链条件,并介绍各自条件的发展现状,为可追溯系统的设计与构建提供切入点;第四章是吉林省粮食产品质量可追溯系统的实证研究,主要通过“方法-目的链”模型进行数据测算,并对测算结果进行具体分析;第五章是吉林省粮食产品质量可追溯系统的设计,主要从供应链体系、信息体系、技术体系、运行机制四个方面,有针对性地设计规划吉林省粮食产品质量可追溯系统;第六章是促进吉林省粮食产品质量可追溯系统生成的对策建议,针对可追溯系统运行提出可行性建议,确保该体系的高效、有序运行。第七章是结论,得出全文的主要结论。本文的研究结论:第一,农业发展势头较好,但经济基础相对薄弱,吉林是全国粮食主产区和重要商品粮基地之一,但有限的综合经济难以适应农业现代化进程步伐。第二,石化农业导致粮食质量水平下降,但经济水平提升带来消费标准升级,粮食关注由“数量”到“质量”的转变,为粮食产品质量可追溯系统提供建设契机;第三,吉林省现已基本具备粮食产品质量可追溯系统的形成条件,主要表现在政策制度、社会需求、技术、供应链四个方面;第四,利用“方法—目的链”模型对科研数据进行测算分析,得出吉林省粮食消费的主要路径和影响因素,突出粮食质量对消费者行为取向的影响;第五,根基吉林省综合实力和粮食经济发展实际情况,从供应链体系、信息体系、技术体系、运行机制四个方面设计粮食产品质量可追溯系统,并为该系统的高效有序运行提供切实可行的对策建议。